【读书心得】《人生只有一件事》
【作者】金惟纯
【字数】1600
【正文】
《人生只有一件事》,是樊登推荐的好书。我在樊登读书APP中,听到了樊登和作者金惟纯先生的对话,颇有感觉。因此买来细读,读了很久,还没有读完。此书寓意之深,品味之厚,让人受益良多。
001 童蒙养正
今日读到金先生讲“童蒙养正”这一段。金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中国传统的育儿理念:“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气,成年养德。”
幼儿是指 0~3岁之间,培养孩子善良纯良的天性。金先生说一个人一生,八个字就够了“勤劳朴实,善解人意”。这样的品性,从小宝宝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
3岁以后,正是开始学习的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即“正”字。
何为正,读经典的书,学经典的学问,像优秀的人物学习,讲正确的话。
3岁以后的孩童,如同一个洁白的海绵,看到什么,就吸收什么。周围有什么,就模仿什么。自己懵懵懂懂,不明是非,好的坏的一并吸收。所以,这个阶段,“童蒙养正”,非常之重要。
002 社会问题的根源
金先生阅历丰富,他观察到许多家庭,许多人,仿佛都有类似的“人生剧本”,究其根源,就在“童蒙”时期,偏颇了。
比如“逃避类”人生,童年时就觉得家不够好,向往外面的世界。后面成家,立业工作之后,还是觉得当下不够好,想要逃走。
比如“主持正义”的人生,童年时觉得家里的父亲对母亲不够好,忍不住想要“主持正义”,成年后也是四处主持自己的“正义”,结果好事坏事都因此而来。
又比如“不公正“的人生,小时候认为自己没有被公平地对待,一辈子都非常在意“公正”这两个字,都在争这两个字。不能有一丝一豪的委屈。
还有“命苦型”人生,小时候觉得自己命运不好,别人的命就是好过自己。
这些故事的根源,都能涉及到“童蒙”阶段。3岁的孩子,很多的事情自己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当时不快乐的感觉,委屈的感受,一直记得。深入了意识的底层,一旦触及,感受立即犹然而生。
《正念的奇迹》中,一行禅师说,让我们把心底里的小孩带出来,问他感受,问他委屈,听他倾诉,呼气,吸气,让我们彼此之间平静,和解,最终得到解答。
《人生只有一件事》中,金先生也提到,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剧本”究竟是怎么写的,源头在哪里。修改一下剧本再出发。
金先生还提到,我们对待下一代,也要陪伴和提醒,帮他们找到烦恼来源的念头。这个“念头”一旦想明白了,想透彻了,它自动的会“清明”起来,会“正”起来。
在我们人生历程中,并不缺乏“正”的滋养,但是要把内心和“正”关联起来,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功夫。
003 让我冒冷汗的“俗语”
因为读到了《人生只有一件事》中“童蒙养正”这一段,因此我开始对自己的言行敏锐起来,这部察觉不要紧,一旦认真追查,才发现“问题真的很严重”。
比如说,今早,我本来想对优优说:“优优,妈妈要上班,你今天要和我混啦!”这本是一句“戏谑之语”,但是用“正”的理念来衡量,发现这句话问题太严重了。
我浑浑噩噩半辈子,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努力读书,懂得读书的好处。因此这几年,最痛恨自己的一个惯性 ,就是一个“混”字。不曾想,这个“混”字竟然深入了骨髓,在随口的言语之中,便飘了出来,不单自己要“混”,还要带着孩子一起“混”。这字大大的要不得。
此后,不能再说“今天你和我一起混!”而要改口:“今天,你和我一起学了,我在读书,你也在努力!”
听到这里,优优跟着一句:“那你以后,不能说把我“丢在书店”,丢在外婆家,扔在家里……这些话了,我是人,又不是你的背包!”
此话,甚为有理。优优再小,也是一个人,是人,就应当被尊重。因此,不可以再用“丢”、“扔”这样的词语。
优优来劲了,跟着又说了一句:“对啦,你还不准骂我傻瓜!”
“傻瓜!”,我想了想,我竟然多次在不经意之间,不断地给我最在意的人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这样的标签让他心情沉重,郁郁不乐。的的确确,太不应该了。
这些都是“不正”的词汇,童蒙养正。这样的话语,应该极力摒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