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选题的理论根据之一。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和内容中的1-5条是感知教材、培养审美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培养感受力选题的理论依据,提供了感知、审美、阅读习惯、感受力的内容、要求。这几条内容需要转化才能成为自己选题的可用有价值的资料。
一、审美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选择审美能力培养论题的理论根据。
比如培养学生审美教学的选题,在课标中就给出了美的内容、美的角度。
如人文性的美即获得人文性的成长,表现:视野(狭窄-开阔),心态(闭关-开放),思维(闭锁-创新),文化(认同、继承、吸收、弘扬),好奇心、求知欲,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兴趣,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个性张扬等。
人文性的美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思想文化修养、自身精神成长、和谐发展等。
要做审美,第一步,需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是什么即何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发展?思想文化修养?自身精神成长?
何谓正确的、良好的、健全的、全面的
第二步需要指出课文内容体现了什么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能说出课文内容能形成什么样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还要针对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说明为学生的什么样的全面发展做了什么样的贡献。
世界观即对世界的看法
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看法
价值观即对事物价值的判断
良好个性如接纳自我、有毅力等
二、感受力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培养语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培养感受力论题的理论根据。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三、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是选择培养阅读习惯论题的理论根据。
语文课程理念角度即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对学习习惯选题的理论支撑。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和内容中的第七条是阅读习惯培养的理论依据。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独立阅读的习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积极做丰富积累的习惯,训练自己形成良好语感的习惯,撰写阅读情感体验的习惯,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的习惯。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的习惯,撰写鉴赏文学作品的习惯,记录丰富自己精神世界事例笔记的习惯。运用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的习惯。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反思阅读效果的习惯如反思阅读实践的运用、阅读量的多少、阅读书目的选择等。
四、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性质角度:读写结合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性质角度:读写结合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是培养读写结合论题的理论根据。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和内容中的第八条是读写结合培养的理论依据。
五、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是二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它提供了要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做单元教学设计
六、科普教学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和内容中的第五条是科普教学的理论依据,提供了科普教学的内容即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七、感知教材
要做个好老师,需要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的抓手是教材,那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基础。
阅读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成创新教材方案设计需要方法、需要历程。
即需要借助感知、审美课文及参考资料中的语言文字,采用读写结合、反思写作等方式,去感受、体悟、联结教材内容的魅力,形成科普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专题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等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