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学经济的,也没法用很专业的经济术语来谈经济,但读了《经济学通识》这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后,不仅对经济学的有了更多认识,而且书中的一些想法也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想法。
堵车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拥堵会直接降低道路的价值,而且还会耽误很多人的事情。当堵车的队伍达到很长的时候,虽然物理形态上的道路还存在,但是其作用却只是个停车场。直白点儿说道路的作用是使车辆在其上通行,而道路是有限的私有物品(即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东西,例如粮食电力等),因此不能确保所有人在需要道路的时候都得到道路的有效使用权,你需要我也需要,那么怎么办呢?这时就要比较需要道路的人的需求了,其实治理拥堵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让需求最大的车辆顺利通过,或者说让需求相对小的人绕道而行(总之不会都涌向同一道路上),而价格就是衡量需求的重要标准。书中也提到,有人反对这个观点,认为用价格是无法衡量人的需求的,但是除了钱还有什么手段能最公平有效的衡量人对一件私有物品的需求呢?难道是职位高低?熟人关系?
钱是再公平公正不过的东西了,所以制堵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按时按段收费”,越接近这一原则的措施越有用,越偏离这一原则的措施越是在做无用功,可能又会有人说了,“那穷人怎么办?”其实收费恰恰是考虑了穷人的利益,怎么说呢?道路上收取费用的高低不代表贫富,而是代表了需求的高低,如果路权是按拥堵费分配的,那么一个在急救车里等待抢救的穷人,是否比一个载孩子去上补习班的富人更愿意支付拥堵费呢?而且这个待抢救的穷人可能会更愿意缴纳拥堵费,比其他人获得“关键道路”的使用权,这里的“关键道路”可能是指拥堵情况严重而去医院的近道的必经之路,反观那个富人她可能也着急送孩子上学,也会缴纳拥堵费,但是从需求方面没有那个奄奄一息的穷人大,尽管她很富,可能不在乎这点儿拥堵费,好了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这价格也没比较出需求啊,照样那个富人缴纳了拥堵费,也和那个十万火急的穷人一样占据了道路的使用权,但是我要说的是,在这个有些过激的例子中,尽管那个送孩子上学的富人会支付拥堵费,但总有一些需求不是很大的同时也不是很富的人会放弃缴纳这拥堵费,可能会选择其他的一些路况相对宽松的拥堵费少的或者不需要缴纳拥堵费的道路,这可比大家都堵在一条道上好吧,都堵在一条道上,需求越大的人是不是损失也就越大呢?而缴纳拥堵费让人们各取所需,从一定程度上让道路的价值最大化,确实可以有效的解决道路拥堵问题。这一点在“广州地铁事件”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市政府推出地铁免费的看似利民的措施,结果广州地铁人满为患,最终瘫痪崩溃,后来,政府收回成命,恢复了地铁的票价后,地铁马上恢复了运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读了我上面的分析,应该会很清楚了,地铁免费后,一些哦不,应该说是很多原来不需要坐地铁的人,看到免费的字样,也来凑热闹了,这也就造成了地铁系统崩溃的现象了。人的需求没有完全刚性的,有的只是比较和权衡,所以有的时候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如果真有不劳而获,即使没什么需求的人也会插上一腿。这又不得不说高速公路应不应该收费的问题了。
其实和堵车问题一样,高速公路如果免费,那就真像作者薛先生说的“有时候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这本书中关于高速公路收费的原因。在这里我就不讨论了。
总之制堵的根本就是“按时按段收费”,这会让每个人的需求的潜在价值最大化,从而让拥堵造成的经济浪费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反之如果需求不大的人也来凑这个热闹的话,想制堵还真是件难事了。下篇我们再来谈谈打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