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做宝宝。
undefined
男人下班后赖在沙发上,对女人发话。
女人闻声而来,乖巧地说:“好。”
接着,就是女人一连串的嘘寒问暖和无微不至:
-宝宝,今天吃火锅,好吗?
-宝宝,热水已经准备好,可以洗澡了。
-宝宝,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沙发上了。
……
男人就这样被宝宝式地照顾了一个晚上。
女人没有怨言,男人也乐得其成。
这是一对夫妻的游戏,游戏名称叫宝宝卡。游戏规则是,每个月每人有5张宝宝卡的使用权,一旦有人出示宝宝卡,说“今天我要做宝宝”,另一个人就需配合宝宝,做“妈妈”做的事。
夫妻两人在上海工作,想到这个游戏,也是因为大家平时弦绷得太紧,时不时地做回宝宝,在爱人怀里撒个娇,被暖暖,能让心脏回血很多。
听起来,做宝宝是个缓解压力的好主意。
1
然而,并非每个人能像他们俩一样,允许自己有做宝宝的时候。
更多的状况是:一有空闲,有人就要打开某app学习;手机一响,有人就要拿起来看看是不是领导call他;在假期,总惦记着没做完的工作,等等。
停不下,放不下,是这些人的常态,让他们闲着比什么都难受,更别说做宝宝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嫌弃。那些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的人,心里会默默地嫌弃不作为的宝宝们,从而觉得自己是最棒的。
但是,一个人对某个特质越是嫌弃,它也会存在在你的身上,不为你知。
举个例子。在一个只强调成绩的家庭里,父母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家务活从来不让孩子插手。当看到其他孩子撒欢地玩的时候,父母会告诫孩子,说:你跟他们不一样,把玩儿的时间拿来学习,你才能超越他们。以后你功成名就,就明白爸妈的苦心了。
多年后,孩子长大了,如父母所言,他事业有成,也有美妻。他始终嫌弃那些看似玩世不恭、不求上进的宝宝们,把他们视为啃老。
同样地,在家庭里,他以为他努力工作、升职、挣钱,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承担家务,对家事颇不上心。
然而,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妻子,这何尝不是把妻子当父母,而自己还是那个多年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呢?只是他从未想到这是另一种宝宝式依赖。
把嫌弃的目光投给了别人,自然就不会嫌弃自己了。
还有,嫌弃是学来的。
当父母嫌弃那些享受玩乐的孩子们时,同时也嫌弃了享受玩乐的自己。
2
有的人闲着,会闲出焦虑和恐慌,让人难以耐受。
这让我想起一位大学同学。上大学时,她平时没事就泡图书馆,有人追求她,她不屑一顾;同学之间疯玩打闹,她嗤之以鼻;看到同寝的女孩给男生织围巾,更是以“呵呵”讽之。
她每天如仙女般不食人间烟火地飘来飘去,要是有一根线能把她往下拽拽,那根线就是工作和成绩。
比如,第一次没通过英语6级时的沮丧,老师指出她助教毛病时的委屈,以及技不如人的倔强与颓靡等等。毕业后,她去了世界500强,成了真正的空中飘人,至今单身。
但光鲜的外在,难掩心中的负累。
她也想给自己放个长假,做个宝宝,但害怕自己的暂时离开会影响她目前在公司里的有利位置。更让她害怕的是,没有了位置,就意味着没有了自己。
她只能通过工作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满足自己虚弱的自恋。
在她心里,如果她脱掉了工作带给她的光鲜外衣,露出了纯粹、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她不喜欢,她觉得她丑。只有努力地工作,她才能够通过别人肯定的眼神,来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哪怕这种感觉是稍纵即逝的。
她需要别人肯定的目光,就好像这已被她看成了赖以存在的母体。脱离了这个母体,她什么都不是,这种空虚、荒芜、无地深根的焦虑,她无法面对。
这是宝宝式的焦虑,即害怕被妈妈遗弃的焦虑。
3
在成人的世界里,努力满足自己宝宝的渴望,渴望妈妈多看自己一眼。可以想象,她要付出怎样的现实代价,怎能不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往往不能允许自己做宝宝的人,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宝宝本尊被人揭穿。
其实在他人眼里,你是不是宝宝,在什么时候是宝宝,别人早就一目了然。
若说怕别人揭穿,不如说是自己难以面对自己宝宝式的依赖、焦虑和渴望的现实。
若能坦然,在宝宝的时候,享受自己;在成人的时候,使用自己。把宝宝和成人的状态分清楚,不断地交替,便能轻松得很多。
记得2年前,我们邀请西蒙娜来武汉做了一次舞动治疗。4天结束后,她就按原计划去巴厘岛度假了。当时她说:工作完了,也要照顾一下内心的宝宝。
内心的宝宝照顾好了,她才会在你工作的时候,让你充满热情和好奇。
要知道,整合的前提,是分裂得足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