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1.用高标准阅读方式阅读《快思慢想》,符合价值驱动,由内部动机所引发。
2.这本书是经典书籍,非常重要,经常被引用。
3.解释系统所必须。决策系统所必须。该书中阐述了解释系统的底层规律,解释系统就是在我们做一件事时怎么去解释它,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决策,导致不同的行为发生。认知紧张度 低:专家思维 中:合理、不逃避,也无法立即解释,理性思维
高:新手思维(认知紧张、恐慌、无助、逃避)
二、为什么共读?
1.认知深度加深,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做事情时能避免受情绪控制,做出理性判断。
2.共读活动在永澄老师的能力圈中,永澄老师擅长降维,就是将难的事情变简单。
3.共读这件事情是否有复利,这是有利于自我成长的高概率正确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的是获得“理解力”,也就是解释能力,每一次的阅读,每一次刻意练习的提升,都会提升理解力。那么怎么获得“理解力”呢?读书时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当读者和作者的思考能高度契合时,才能提升理解力。
4.和作者达到统一状态,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要读经典,少读读透。
5.充分暴露在正向黑天鹅高发的地方。就是利用不确定性获得巨额收益,世界上有若干想象不到的事情,要多去往信息不重叠的地方,也就是具有结构洞大的地方。
感悟:以前读过些书,但读的不透,而且读的书大多都不是经典书籍,所以不符合边际成本递减,反而增加了成本。需要学会辨别哪些书是经典,然后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去读。
三、为什么在早晨阅读?
1.可以获取同频的小伙伴,也是重要的用户。
2.永澄老师对自己要求是每天读书2小时。因为读书可以增量,如果只用存量会导致路径依赖,会触碰天花板,形成小的格局,在职场中使用增量的方式才是高概率正确的事情。老师提到四象限,读书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安排时间每天做。
3.平庸的方案只能得到平庸的回报。保准九
4.有助于积累势能,势能要有意识的去积累
5.有利于积累内心的秩序感,秩序感需要训练,不去训练,当遇到一个事情时(触发器),会导致认知紧张,满足,放下?如果秩序感不强烈,会被信息洪流冲到看不到的地方。
感悟:这两天能感受到早上阅读的好处,有精神,而且小伙伴都很积极,和大家在一起不敢懈怠,虽然和小伙伴相比,在反应速度、思考深度上有很大差距。但从大家身上学到好多,参加这个活动真的受益太多。
我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投入少,导致现在有恐慌感、危机感。要在增量上投入时间,每天持续做
四、如何推进这个活动?How
1.用黄金思维圈why-how-what,探讨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分析阅读究竟怎么做,概念被认知深度驱动后,才会快读,必须先慢读,提升理解力。绝大多数人内心的需求是直接得到答案,不想去思考。这样容易陷入平庸的状态。换句话就是不交“智商税”,应交“教育税”。
2.老师制定两个方案。一个是给慢读的用户,老师读,可以知道老师是怎么思考的,读经典书籍的标准是什么。这属于研发式的方式。另一个是给快读的用户,老师会做若干个小主题,用户可以看老师分享,用户获取的是结果,没有获取老师是如何思考的。这是产品式的方式。
五、如何才算完成这个活动?
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未来获得巨额收益,构建解释系统,认知深度加深,这是明局。老师想要寻找一起读书读下去的人,能完成本次活动的人,可以获得免费参加下次活动的机会,这样积极主动的人是老师想要寻找的人,未来构建解释系统,决策系统,假设体系和反思过程。这样的人未来具有无限可能,老师想通过同频伙伴未来打开不同的市场。这是暗局。
怎样才算完成?选择慢读(少数人)还是快读(多数人)。自己来设定标准,自己的作业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
感悟:我在工作中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会紧张,有逃避的想法,拖延,原来是自己对事情的解释导致的。努力提升理性思维,避免情绪干扰。近一年买了好多课,有的听到一半,有的压根没听,哎,和老师第二天说的杀书头应该是一回事。原来这些课是产品,作者不会把自己思考 过程告诉听众。像老师这样把自己思考过程呈现给大家,很难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一定要坚持完成这次活动。我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是每天跟读完产生脑图、每天根据当天共读内容输出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