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下网上的书评,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一连几篇都是以一种议论性的手法在讲述,以流水线的形式在行文,开篇就先介绍了一下这本书讲了什么,然后条理分明地摊开观点:什么是现实与理想,什么是爱情与志向,什么是善良与罪恶……诸如此。
倒不是说这不好,它能给读者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因为这种读后感就是写给我们看的——把书上的故事与主流的思想转述给我们听,作者是个中介人,你很难从他那里打听到故事背后的秘史,自然而然的,你也只是知道有这么本书,讲了什么,以后在文人的地盘不至于没什么拿得出手。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样,浅尝辄止地看看时讯,然后投身于各种看似高雅的晚会,去结交与之相似的圈子里的人。
与之相对比的就是斯特里兰克,开始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证券工作者,然后离经叛道般地冲出原生环境,或者说是别人为他打上标签的地盘,一个人跑到巴黎。我们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之后文明世界的天才,一辈子竟没有和艺术家有过真正的来往,总是以一种轻蔑的神态对待着身边的画家,甚至,在他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和心甘情愿围绕着他并为他接受的人,往往是那些与艺术毫不挂钩的、土里土气的“凡夫俗子”。
这时候我们就会想,什么是月亮,什么是六便士。毫无疑问的,斯特里兰克放弃安稳追求理想确实是“月亮”,但我们又看到似乎他更愿意与“六便士”的人打交道。而那些所谓的艺术家,无奈又很难分清他们到底是什么范畴,跟随月亮的最终目的确实为了看清捡起地上的便士。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相比与周围,斯特里兰克确实是一个疯狂的人。作为一个男性,你很难放弃荣誉、爱情、甚至是情欲,纯粹地用艺术来自慰。这牵扯出一点东西,让我想到国外宗教中的苦行者,他们甚至会在礼拜日鞭挞自己——多么不可理喻啊!
中国与外国对于性爱的文字实在是大相径庭,说到底国人在这方面写得过于保守一点。性爱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学流行,因为两个人的性爱不只是身体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情欲的表现,这种情欲中有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最纯粹的爱,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有三分之二是从这之中衍生出来的。而作者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给发掘出来,放在自己的描写中,显得不漏声色,但又让人确确实实感觉到,这实在是一件伟大的、不可或缺的事情。很多中式描写就显得笨拙的多——衣服一脱,漏出雪白的乳房,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你很难从这之中感觉到什么情感,于是你觉得自己就是在偷窥别人的肉体一般。甚至于中国大部分性爱的描写,透露着一种不愿意,或者经常出现在犯罪中。但没有情感的性爱,确实与犯罪别无二样了吧。
说完这一点,我们看看斯特里兰克舍弃了这一种最原初的物种本能,反而追寻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者说是愚笨,或者说是伟大。而现代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在道德约束强的中国,一个人的羁绊越多,他就越不容易挑出这个网与圈子,去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我们有时候在网上看到,某个家长为孩子舍弃了自己的梦想,这是另一种伟大,但同时也是一种悲哀。我们看到斯特里兰克做得如此之决绝,实在是因为他别无办法,所以他豁出去了——永远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正所谓“就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脱的境界了。
或者说简单一点,如果要我放弃赚钱,逃出家庭,心无旁骛地开始自己的创作,首先我老子会打断我的腿,我自己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为斯特里兰克与跟他类似的人所精心打造的一个神话。就像十九世纪的巴黎与伦敦,那个梦幻般的比肩盛唐的时代的人才辈出。但那个是大环境,现在着并不现实。
但人最不缺的就是希望。毛姆留下了一个希望的种子,希望百年后的人们不再为生活发愁的时候,能够自己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