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谢,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我的家乡召开。
就在去年九月,第一届文博会召开期间,意外地见到了著名作家王树增,徐则臣,出版人徐晋林,并面对面地,聆听了王树增老师的讲座。题为:历史·文化____行走中的历史与记忆。收获不小。
去年的这个时候,莫言也来了,只是我们没有见到。
今年,因为第二届文博会,又见到了著名诗人、作家吉狄马加先生。
听说丹增和陈建功也来了,但是没有见到。
吉狄马加,彝族,生于1961年,四川凉山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他的《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组诗《自画像及其他》,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最高奖项。
《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1994年庄重文学奖。
吉狄马加先生,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诗人,他的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得知他来敦煌,还和读者见面,非常高兴。
这个秋天,收获真的好多哦。
见面会上,除吉狄马加先生外,还有三位作家,也是响当当的,阿来,叶舟,郭文斌。
见面是在9月19日晚,敦煌市图书馆。
我知道吉狄马加先生,已经很久了,一直无缘见面,也在文学类的刊物上,杂志上,读过他的诗作。
主持人是第一个,把他介绍给敦煌的读者、文学爱好者的。
中等个子,和善而沉着,戴着眼镜,颇为壮实的中年人。
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内心丰富,颇有阅历的人,有一种大局观念,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
他说,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把媒体合作论坛定在敦煌,这个选择,不是偶然的。
要记住这个时代,见证这个时代。中国正面向着世界。我们所处的时代真的是波澜壮阔,用文学作品,诗,小说,散文,或其他文体,写出有历史厚度,达到一定水准的作品,写出彰显特色的作品,对我们是一个考验,要有思想高度,把握时代脉搏。每个人写出的东西,它既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要好好想想,怎样表达,才能对人类更有意义。
林林总总,很恳切,抱有热望。
到了互动环节,和他的对谈中还了解到。
他在青海省担任宣传部长期间,促成在德令哈建了“海子陈列馆”,并留下一副对联:几个人城市结缘,一首诗天堂花开。他认为,诗人海子在德令哈,逗留的时间也不短,并留下不少作品,让更多走到那里的人,感受在这片土地上写下的诗篇,诗人的足迹,经过的地方,从而去了解,体会。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诗人的肉体消失了,他的作品会留传很久,给人带来感悟。
一个写作者的悲悯情怀。
他也谈到,这次是他第二次来敦煌,第一次来是1986年,30年过去,变化非常大,敦煌是一个多支文化交流的地方,不同文化的交叉,会产生伟大的诗人,又是丝绸之路重镇,不论是家族的迁徙,甚至民族的杂居,流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佛教文化的兴盛衰微,也是如此。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甘肃来讲,对敦煌,敦煌人来讲,一定要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发展经济和文化。而文学,也要多支发展,期待敦煌人,特别是敦煌的写作者,能写出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来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他的侃侃而谈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责任心,有学识,有见识的文化人,对敦煌最长情的期盼。
他的讲话,深得人心,大家都心有所感,只能用热烈掌声,向他表示谢意。
最后,吉狄马加先生和其它作家,分别给敦煌图书馆、敦煌一中、敦煌二中、读者代表,赠送了他们的著作。
电话一直在催,他的日程太紧,媒体合作论坛分论坛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其他的议程正在等着他。
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但他似乎打开了一个世界。
而做这一切时,他是一个诗人,作家,更是一个引导者。
他走时,我们无法挽留,尊重与惜别的情谊,交替出现在我的心里。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来自他乡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们,都在尽心竭力的用各种方式描述敦煌。敦煌人呢,是不是更应该,做出点什么。
最后,我想把我喜欢的吉狄马加先生的诗:《感恩大地》,送给大家,以此表达我的敬仰之情。
感恩大地
我们出生的时候
只有一种方式
而我们怎样敲开死亡之门
却千差万别
当我们谈到土地
无论是哪一个种族
都会在自己的灵魂中
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
是大地赐予了我们生命
让人类的子孙
在他永恒的摇篮中繁衍生息
是大地给了我们语言
让我们的诗歌
传遍了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世界
当我们仰望难灿的星空
躺在大地的胸膛
那时我们的思绪
会随着秋天的风儿
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地啊,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
我的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不安
人的一生都在向大自然索取
而我们的奉献更是微不足道
我想到大海退潮的盐碱之地
有一种冬枣树傲然而生
尽管土地是如此的贫瘠
但它的果实却压断了枝头
这是对大地养育之恩的回报
人类啊,当我们走过他们的身边
请举手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