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本书,作为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一部经典,它的内容与情节都是十分丰满且精彩的。虽然都是虚拟情节,却给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其中的角色塑造,也都很有特色,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悟净……几个主要角色,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与品质,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种十分模糊的人格。并且我认为,这一整部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根据人物的特点与品质来设定的,也就是借助这些人物的性格,来推动这些情节的发生。
而西游记,基本也可以说是我看的第一本虚拟情节类的故事,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看了,看完觉得不够过瘾,又反复刷了几遍,每一遍看的情节,感觉都不是重复的。同时每一次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经过反复的观看,还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又去喜马拉雅上,把西游记的故事连着听了好几遍,听别人讲和自己看,感觉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画面感就更强了,并且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里面的角色。这也是我看书的习惯,看到书里面自己喜欢的角色,就容易把自己构想进去,这样也会使我看书更有趣,就像看电影一样。而西游记这本书,真的在一段时间内让我完全沉溺了进去。因为它里面的某些角色的性格我真的很喜欢,比如孙悟空,他的桀骜不驯,同时又具有道德底线的性格,还有他面对敌人的从容与狂妄,都是这个角色仅有的魅力。但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我喜欢的一个角色,其实,这本书的结构与情节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这也不禁令我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与构思的空间。
其实西游记这本书的整个情节与结构,我认为是十分精妙的。从表面看上去或许比较朴实无华,并没有那种特别大的大起大落。整部书,其实就是围绕着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这个目标而展开的,其中像孙悟空等辈,就是帮助唐僧达成这个目标的,而在书中,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而另一边,就是一堆千方百计想吃到唐僧肉的妖怪,说白了就是一方要前进,一方要阻拦,然后前进的一方,闯过许多艰难险阻,最终达到了取经的目的。这样一看,整部书的情节似乎很简单,也很无聊,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西游记的情节确实并不复杂,但当我反复读过很多遍以后,我发现,这本书其中的内涵很深。看似是虚拟的情节,但其实把生活中真实的的人性,展露的无与伦比。
举个例子,西游记这本书中,掺杂的宗教意义最深的无疑是佛教,张口闭口就是佛陀、菩萨。而唐僧之所以要去西天取经,也正是因为他的佛教信仰。如果没有这种信仰支撑,他也不可能闯过九九八十一关,到达佛陀那里。而我认为,这本书内涵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就比如这本书里面的那九九八十一难。我看完之后就感觉,那仿佛就是人性反的一面,也就是坏的一面。那些妖怪的欲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理,就如同我们人性中的贪心,永远也无法满足。而唐僧就在这一次次磨难中,坚持下来,我认为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力量,支撑唐僧一次次的跨越这些困难,又是什么一直使他坚持下去,甚至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这或许是很多看西游记的人,从来没有想过的。
西游记里的很多情节看着或许很搞笑,很简单,但其中很多角色的品质,如唐僧的坚持,孙悟空的辛勤付出与他所承担的责任,都可以做为我们的方向,也就是人性正的一面。而那些妖怪的贪婪,也可以警醒我们,使我们不致于落入到自私本能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