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爱,是不能忘记的”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应该是一篇抒情类的散文吧!撇开标题不说,单从文章的语言特点来看也可以发现,张洁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着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作者张洁在全篇小说中以抒情和议论为主,极少有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她选择以一种抒情散文的笔调,通过站在女主人公钟雨女儿“珊珊”的视角,对往事片段式的回忆来展示男主人公“老干部”和女主人公钟雨之间的情感经历,揭示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淡化了很多细节描写,整篇小说中都没出现过老干部的名字,对主要人物也没有特别详细的外貌以及性格描写。
母亲钟雨,她是一个作家,虽然生得不漂亮,但是优雅、淡泊。她年轻时由于幼稚、轻信和追求肤浅,而嫁给了父亲——一个相当漂亮、公子哥似的人。但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母亲又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选择了离婚。后来母亲爱上了一位已有家庭的“白发生得堂皇而又气派”的老干部。
其实母亲钟雨和老干部之间的爱情,看上去有些荒诞与不合常情。因为他们的爱情关系排除了一切世俗的和物质的因素,其中还包括性因素;他们间的爱情属于那种纯洁的、理想的精神恋爱,是纯粹的精神吸引和精神倾慕。在那个时代,爱情与婚姻相分离的现象比比皆是,像这样过于理想化和纯粹的爱情本身就相当于天方奇谭,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所以母亲钟雨与老干部间注定会有一个爱而不得、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母亲钟雨把“老干部”送的那套契诃夫小说集视为珍宝,甚是爱护。并且为了看一眼“老干部”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的后窗看一眼他的后脑勺,母亲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而“老干部”为了看见母亲钟雨一眼,天天,从小车的小窗里,眼巴巴地瞧着自行车道上流水一样的自行车担心她自行车的闸失灵出车祸;在百忙之中也不会忘记注意各种报刊,看有没有母亲钟雨发表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母亲与老干部是深深地爱着对方的,他们的精神日日夜夜都在一起,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但是很难想象他们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
从客观上来讲,母亲与老干部之间的爱情其实属于婚外恋,是不能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的。虽然母亲早已离婚,独自一人抚养着女儿,可以自由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老干部有一个稳定、和睦、融洽的家庭,有着法律和道义维系着的婚姻。尽管老干部是在战争年代出于人道而非爱情,和救命恩人老工人的女儿结婚的。
虽然两人彼此相爱却爱而不得,但是母亲钟雨不奢求现实中能得到回应,只是一个人痴痴地把一个笔记本当成是爱人的替身,在笔记本上和老干部倾心交谈,每一时每一刻都书写着自己精神世界中的爱情。如此看起来刻骨铭心却始终在自我折磨的一段隐秘情感,在母亲钟雨看来,却是她终于拥有了一段完整的爱情,并因此而时刻欢喜。这样的爱情幸福吗?想必我们很难去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母亲钟雨的精神世界以这样奇特的方式而丰富着灵动着。
“我”一直在呼吁,要把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把婚姻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正如作者借“我”之口说到“别管人家的闲事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自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要知道,这兴许正是社会生活在文化、教养、趣味等等方面进化的一种表现!”钟雨在生前跟女儿“我”说的那句话“稀里糊涂的嫁人还不如一个人过”,也同样引人深思,震聋发聩。人生难得一精神伴侣,尽管可遇而不可求,也愿所有人都能嫁给爱情,在婚姻这个问题上不将就!
“我”与母亲不管是在长相上还是性格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作为知识女性,都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对待爱情有着将其脱离世俗而神圣化的情感倾向,不免有过份把它拔高的嫌疑。而这样乌托邦式的爱情和柏拉图式的恋爱,注定是会以悲剧收场的。母亲钟雨充满悔意说出的那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等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许多悔恨得让你感到锥心的蠢事。你巴不得付出任何代价,只求重新生活一遍才好,那你就会变得比较聪明了。”这段话道出了母亲对婚姻的实质的理解,可以说阐释地入木三分!
作者在描写母亲钟雨这种用灵魂来坚守和追求的爱情的同时,也试图揭露梦想和现实,爱情和道德之间的矛盾。正如母亲钟雨所言:“为什么生活总是让人经过艰辛的跋涉之后才把你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展现在你的眼前?而这梦想因为当初闭着眼睛走路,不但在岔道上错过了,而且这中间还隔着许多不可逾越的沟壑。”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对当时社会所存在的爱情与婚姻相互脱离的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纯洁的精神恋爱和伴侣之间心灵契合的重要性的强调。即使两个人无法在一起,但是因为存在爱情,所以自己的生活中思想中处处都会是对方的影子。
尽管母亲钟雨和老干部不能在一起,但是她对他的爱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这种爱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伴随着母亲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深入骨髓。这是一种纯粹的爱,不是梁祝的轰轰烈烈,而是默默守候,惟有泪千行。这样的爱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置信的,只有痴迷的错乱,空寂的守候,深深的痛苦。但是当这种爱成为一种信仰,就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于是时间空间的阻隔又能算什么呢?正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那般深刻;正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般深情。即使不在一起,可是他们的灵魂是在一起的。在这深深的爱恋里,母亲应该就是等着自己逝去的那一刻的到来,为的就是和他缠绵于地下,永远不分离。“妈妈在她行将就木的这一天,还会爱得那么沉重。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是镂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
母亲钟雨虽然和其所深爱的老干部独处的记忆寥寥无几,甚至“连手也没有握过一次”,但是因为深刻的崇拜,因为老干部强大的精神力量,她便从始至终在这段无望的爱情中苦苦挣扎,不愿放弃。不顾一切,毫无保留,并为此付出了孤独一生的代价。这是一种被作者所提倡的爱情的理想境界:为明知与其并无结果的爱人所深深心疼和愿意牺牲一切的精神,为坚守自己之钟爱而拒绝无爱的婚姻。这也是母亲钟雨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坚持自我的选择。 虽然因为现实和道德的阻隔,两个人没能终成眷属,可是不也正是这种爱情悲剧使精神恋爱的深刻和高尚更显其光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