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朋友远道而来,利用中午休息间隙请他一起吃饭,席间他谈起创业经历,感慨颇多,总结起来就一个字:难。
朋友前十年在两个代工大厂工作,做制造和销售,几年前跳槽至一家车载冰箱工作,因为车载冰箱批量化比较困难,导致投入很大,但是产出很少,加上后续资金无以为继,企业经营困难。
朋友于是离开企业,开启创业之旅,于是便遭遇了许多创业者都曾经历的种种磨难。
拿地困难
朋友和某中部一开发区主管领导接触,双方相谈甚欢,很快便达成协议,给工业用地和政策支持。
天有不测风云,合同还没有签,突然一纸公文要将该领导调走了,于是该领导便不再打算签合同:签了以后功劳也不算他的,没有必要给他人做嫁衣。
继任领导没有正式认命,也不敢签字,即使签字也没有效。
于是就这样被拖着,几个月还没有结果,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合伙人坚持不了,先撤资了。
就这样,即将成功的事业打水漂了。
融资难
朋友说,国内风投,只有两类投资逻辑:(1)只有看到有明显的收益,资金才会打算进行投资,并且追着你投,典型的锦上添花,和银行是一个德性;
(2)资本要么投资有非常大想象空间的产业,或者是行业热点,如5G、芯片、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汽车。
这就导致做多传统行业的创业者,很难拿到资金,而不缺少资金的企业,从风投可以获得大把资金。
典型饱的撑死和吃不到的饿死。
收货款难
之前有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员工有几千人之多,在业界也颇有影响力,因为被主机厂长期拖欠货款,最终企业资金无法周转,只能以破产收场。
有家主机厂,在招标时明确和供应商货款支付方式是3+6,也就供货3个月后,给6个月承兑。
有的供应商资金紧张,边和该厂家商量,该厂家“支招”:如果想马上拿钱,需要找该公司旗下的金融公司。
供应商满怀期待和疑虑找到该咨询公司,到了才知道,想拿到现金,需要支付5%的费用,这简直就是抢劫。
果然是天下无免费的午餐,让供应商们恨的牙根痒痒,但是又无可奈。
朋友经历了自己创业的种种磨难,放弃创业又不甘心,转而寻求折中之道。
年初和一家浙江老板,他带销售团队过去,基本谈拢。最终他希望能够拿到部分干股25%,对方要求他拿出对应的费用500万,丝毫不愿意无偿出让一股,这让朋友很是不爽,合作便胎死腹中。
经历了近两年的创业失利,朋友对创业有点心灰意冷,于是便找了一家公司,重新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