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际,孩子们都会收到压岁钱,到底零花钱怎么办?是交给孩子管理,还是归公?我想一定是大家最头疼的事情,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揭晓。
首先看一个例子——
小明6岁那年,收到了2000元压岁钱,妈妈为他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并要求小明每月在自己的账户上存10元。妈妈要求小明每次花钱不能超过10元,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必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些小礼物。给小明设立账户后,妈妈还给了小明一本小册子,告诉小明如何充分利用账户。
小明父母认为,让孩子对自己账户的存款负责,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即使在买东西时,也会精打细算。
小明每天都会花5元钱,其中2元是车费,2元是餐费,1元是零食费。有一天,小明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发现我们学校小卖部的干脆面太贵了,这样吧,你帮我在超市多买几包,我付你钱。”妈妈一听,这孩子怎么这么聪明了?于是高兴地替儿子买了5包干脆面,每包便宜2毛钱,儿子省下了1元!
一周后,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先出钱给我买一箱吧,这样更便宜,我每周把钱还给你。”妈妈又同意了,结果每包便宜了3毛!
现在,14岁的小明已经有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了,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开支,可以随取随用。妈妈又为小明办了一个储蓄卡,让小明自己去银行取款机取钱。这让小明感到自己长大了,他非常珍惜每次取钱的机会,妈妈规定每次只能取50元,而且要求他必须在月底保证储蓄卡保证收支平衡,如果他不顾一切用光钱,那将取消他使用储蓄卡的权利。其实良斌已经不会乱花钱了,因为他从小就习惯控制自己花钱了。
专家表示,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
一位上小学的女同学小红,小姨回来给她了2000元的红包,那时候还没有放寒假,妈妈寻思着让孩子拿三两天红包,然后再回收。结果第二天,孩子就把红包里的钱拿出来两张,一张去商店一下子花了30多元,一张来到学校后展示给同桌看,同桌随意说了一句:钱呀,给我吧!她真的把钱给了同桌。最后害得家长和老师一起又是调查,又是交流沟通,把钱找回来了。这位孩子无形中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根本就谈不上理财,谈不上自我管理,同时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花钱没有节制,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做其他事情肯定也会有头无尾。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踏上了成功的快车。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子时代开始,良好习惯将伴随我们一生!
很多父母将孩子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以上两个例子,主因还是在父母,第一位孩子因为父母的介入,正确引导孩子有效花钱,应该花的花,不应该花的不花,而且在教孩子存钱的过程中,是教给孩子一门技能。第二位孩子因为没有指导,也许长期下去,能花小的就能花大的,许多家长朋友觉得孩子小,花点儿小钱没关系。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钱的多与少就不能控制了。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它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