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健脾的方法,可以迅速增长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了能量。当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生成,并供应到全身各处,疾病便无藏身之地。
因为治愈疾病的过程,就是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的过程。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此外,脾属土,土能克水,从而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有湿浊生成,而湿浊正是许多疾病滋生的土壤。
所以说,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让脾强壮起来。
脾经及其主要穴位
在饮食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健脾最快的是山药薏米芡实粥、红枣、牛肉、四季豆。另外我们还可选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此外,还可以随时随地按摩我们的脾经,这条经有许多非常有用的穴位,有的增长气血,有的善祛湿浊,有的专除腹胀,有的开胃消食,有的调经止痛,有的祛风止痒。
脾经起于大脚趾端隐白穴,止于腋下侧肋大包穴,左右各21个穴。
足太阴脾经: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下面咱们就把其中主要的穴位一一道来。
1、隐白(井木穴)
在足大趾趾甲根的内侧角。脾经属土,木穴通肝。脾统血,肝藏血,此穴最善止血。像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都可选用此穴。
通常可用艾条或香烟灸一灸,在穴位上距皮肤1~2厘米处,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此法还可治疗小儿因肚子不舒服引起的夜啼不止,但要注意灸的时间要短些,以免起泡。常揉此处还可防止流鼻血,对过敏性鼻炎也有辅助疗效。
2、大都(荥火穴)
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陷中,脾经属土,火能生土,所以此穴为本经母穴。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欲食,以及缺钙引起的腰痛、腿抽筋等。
3、太白穴(俞土穴)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太白是土经之土穴,阴经以俞代原,故而又是脾经的原穴。
此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4、公孙穴(脾经络穴)
公孙的含义为“脾居中土,灌溉四旁,有中央黄帝,位临四方的意义,黄帝姓公孙,故以此为名”(《中医杂志》1962年第11期《概述腧穴的命名》)。这个命名言简意赅,正道出了公孙穴运通十二经,将脏腑气血灌注四肢末端的微言大义。
此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妇科主脉,所以公孙是治疗妇科诸症的要穴,如痛经、不孕、崩漏。
此穴是脾经络穴,脾胃相表里,所以一穴可治脾胃两经之病。所以胃痛、胃胀、胃下垂,都可按公孙取效。就连胃经头痛(眉棱骨痛),揉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真要感谢“公孙黄帝”对子孙的厚爱。
此穴还能治高血压、手麻、腰痛,真是无微不至,若配以心包经内关穴同时使用,效果更佳。
5、血海穴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2寸。男子以气为根,女子以血为本,血海穴是妇科最常用穴位之一,能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不管是出血、瘀血,还是贫血、血不下行,都可选用此穴。此穴还有一特殊功效,专能止痒,取艾条或香烟灸此穴2分钟,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脾经的其他穴位
脾经其他的穴位,也都身怀绝技,三阴交是生殖病专穴,地机穴是糖尿病必选,阴陵泉专祛湿毒,商丘穴最善消炎。我们身上,真是百药俱全。
如果我们没有优越的先天遗传,我们也无需抱怨,毕竟大自然还同时给了我们“五彩娲石”以补天。也许这正是我们的生命历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编后语
五输穴的概念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穴多位于手足末端,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或腕踝关节周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脛部,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气出入之所,因此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的作用。《难经·六十八难》介绍“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此外《难经》根据五输穴的主治性能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配合,并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运用方法。
络穴的概念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络穴的名称与本经络的名称相同。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络穴、督脉络穴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大络。络穴在临床上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作者简介|
中里巴人,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养生名人,健管家,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著有《万病皆可心药医》及《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籍,其中《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籍连续多周位居当当网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