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属于中短篇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绘小林和小李夫妇俩的生活事件,铺叙了一幅世俗生活中各种人情世态的画卷。这部小说既隐含着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公平现象的批判,也表达了对成年人生活诗意的荡然无存以及他们面对不公平现实生活不得不屈从的无奈。在这部小说里,掌权者的居高临下,无权者的卑躬屈膝,都被很真实地刻画下来。从小说刻画的人物中,普通中年人几乎都可以发现己的身影。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对栩栩如生的平凡夫妻形象,他们的爱恨,喜怒,自私感恩,对平庸的反抗和对生活的低头······都被作者以一种平淡的口吻叙述出来,把市井生活中的小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成功捕捉到普通成年人的生活状态。例如小林帮了查水表的瘸老头解决了积压的公文问题后收到了一个微波炉(那时相当于“重礼”),夫妻俩由原来的不安,最后说服自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贿赂。作者通过这个情节,刻画了普通人的心理挣扎,以及他们那因为利益变得容易退让的原则。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当一个人曾经的坚持变得不堪一击,甚至被视为“幼稚的耿直”,便可看出一个人生活的理想和心中的诗意被消解到了何种程度。
《一地鸡毛》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精准地描画出故事人物的生活轨迹,向读者解释了故事的人物“何以如此”的原因,让一切都有迹可循。例如小林的老婆小李,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具有诗意的大学女生变成一个庸俗计较的家庭主妇的过程,文中说:“哪里想到几年以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了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她身上的诗意被岁月的潮水冲走了,美好不再。小李已经变成了一个融入碌碌人群中的一个普通小人物。由于琐碎平庸生活的不断磋磨,曾在一个人心中的梦幻和激情都被消融,小李逐渐被生活所改变。这种改变是渐进式的,是在不知不觉间,在她毫无提防的日常生活里,她由一个充满诗意的大学女生变成了庸碌的家庭妇女。
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两重功用——既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观望普通中年人生活的窗口,又给中年人提供了一面反思自身的镜子。
当人的内心怀揣着理想的时候,往往会自尊自重,朝气蓬勃,整个人身上都萦绕着一种名曰“浪漫”的气息,而人一旦拥有这种浪漫气息,才会想着诗意地生活。然而在俗世中长期摸爬打滚,人会沾染上越来越多的世俗之气,当那些理想和尊严一次次在为现实生活让步,那么它离消失也就不远了。从对理想的积极追寻到甘于世俗生活的庸碌,从捍卫尊严到对现实的不断妥协,小说真实地描绘出小人物的这种无奈的心理历程。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匡时济世的宏愿。像小林,书中写到:“过去临睡觉之前,小林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动不动还爬起来记笔记。现在一天家务处理完,两个眼皮早在打架,于是这一切过程都省略了。”在这里我们又可以通过小林反观自身。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相同的经历——开始时的雄心壮志,令人振奋得拥有悬梁刺股般的决心不断奋发向上,然而经过生活日复一日鸡毛蒜皮小事的打磨,人的豪情壮志逐渐退却,曾经在生命中燃烧着的激情,再也激不起内心的一丝涟漪。
在令人无奈的现实生活中,小林不但丧失了理想,还有身为一个人该有的尊严。为了给老婆换工作,他对别人曲意奉承,后来事情进展不顺,老婆提议送礼,虽然刚开始心里有点小别扭,然而很快,他就克服了这种别扭,放低了自尊去讨好别人,一脸谄媚的姿态。
还有“小李白”,大学的时候他勤奋又有才,再次和小林相遇时,却有这样的内心剖白:
“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淡!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
“看,还说写诗,写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要异想天开,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最舒服,你说呢?”
经过生活的历练,他的谈吐,哪还有一点当年才子的气息!他所表达的内容也同样令人悲哀感叹:难道世俗中的生活,竟不能为诗意和理想保留小小的一隅了么?
《一地鸡毛》里描写的一群,都是几经摸爬打滚之后变得很圆滑的人,都是抛却了诗意和理想最后向红尘低下了高贵头颅的人。经过俗世的历练,他们变得没有菱角,雄心壮志也被现实的车轮磨平。他们的身体,骨血,乃至灵魂,都打上了庸俗的烙印。
但不可否认的是,故事中的人物仍有着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对物质生活的小小追求。他们的麻木,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屈服,就像“小李白”所表达的那样——“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而并非像祥林嫂那样对生活彻底绝望后的那种“眼睛间或一轮”的麻木。其实偶尔当生活中的事情不太令人感到繁琐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也是能看到美好诗意的存在的,就像偶尔他们心情开朗的时候,小林又恢复了对老婆的关心,老婆也仿佛恢复了当年的柔情蜜意,让他们重温了过去的温暖。
只不过在“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和心酸。生活飘忽、琐碎,让人难以掌控,疲于应付,所以最后,能坚守“诗和远方”的初心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而不能坚守初心的人,都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融入了庸庸碌碌的人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