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由于疫情的关系,这个年过得也挺另类的,终于读完了拖欠一年多的《佛学入门》,把一年前买的《人性的弱点》开了个头,每日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吃吃睡睡磕磕碰碰,偶有些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人生来就是有罪的~
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做的最多的决策就是好坏善恶的判断,“这个事情这么做是错的,那么做是对的”,“这个人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简直是道德败坏”~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我也习惯于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现在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100%的好人,也没有一个人是100%的坏人,一个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有所谓的“好”也有所谓的“坏”。
做好坏判断是人基于事实根据个人价值观进行评判的活动,可以说事实是输入,价值观系统是处理机构,“好”与“坏”是结果;事实和价值观系统都是影响判断的因素。由于对于事实的认识和价值观系统的不同,对于同一事件或者行为,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即便一个爱民如子的将军,也可能要面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是非功过也是很难评说的。同时,一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做一些一开始觉得是“好”的但之后又追悔莫及的“坏”事。
既然做一个100%的好人是如此之难,那么我和大多数人都大概率不可能是一个100%的好人。同时我想我还没有那么坏,那以后如果我有选择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多做一些好事啊,这样就好了,不要纠结以前的是否坏过,想想以后还能做些什么事情来弥补吧。
当我清晰的微信里表达了上述的观点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相信一句话了,“人生来都是有罪的”,同时我也相信包括面条神在内的各种神都会原谅我们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这样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
“我与你”VS“我与它”
关于“我与你”和“我与它”这两种关系,我觉得“我与你”的关系是以“我与它”为基础的,当底层需求被我与它的关系被充分满足之后,我们会自发去追求“我与你”的关系。
在“我与你”的关系之中,一定会遇到人的好坏不匹配的问题,不匹配的地方就会有冲突,这就成为二元关系中的恶,而二元关系中的恶一定需要通过三元关系去化解。
我猜当第三个人出现的时候,一定是用共同的目标来统一前面两个人的分歧,为了达到共同目标,可能彼此妥协退让,为了共同的目标制定统一的行动,这样二元关系中的恶就被化解了,而有冲突的人也因为彼此的适配度更高,更接近“我与你”的关系。
所谓二元关系中的恶可能就是有个人是68%的好和32%的坏,另外一个人是67%的好和33%的坏引发的恶,恶是从关系中产生的,也是在关系中被消融的,无论善恶都是人的本性。
写在最后
大部分内容是昨天微信分享的内容,纪念一下对称日,就把名称留在了20200202。
第102篇(102/1000),2020年2月3日,于北京家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