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小城市中心稍偏远一些的地方,居民楼边有些空坝的,有人就用砖石瓦块修筑起一些简易房,出租给一些进城务工或做小生意的农村人,大都相当简陋,没有厨房,没有独立卫生间,但因为价格便宜,所以租的人挺多。
他们是普通的一群人,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却没有一纸城市户口,也没有长期固定的职业,但他们早已脱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历经风吹雨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他们象一个个细胞,已经溶入了城市的躯体。在这个小城里,在他们的简易房里,这群人经历着属于他们的人生悲喜。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城市的一隅,他们生活着,奋斗着,挣扎着,在城市的边缘……
一、卖菜的“边眼”
边眼是我们这里嘲笑人的一个词,就是形容那种眼睛不太正常,白眼仁多过黑眼仁的样子。“边眼”说他已经三十岁了,看样子他比实际年龄还大些。认识他的人都喊他“边眼”,他也不生气,估计是已经被人喊惯了,习以为常,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自尊。“边眼”租的房子在一大梯子旁边,房子的一壁墙就靠着大梯子,里面相当阴暗潮湿,但价钱相当便宜。就一间房,一张床占据了半个屋,一张小桌子摆放了许多家用物品,他们一家四口睡觉、炒菜、吃饭、玩耍全都在这样一间小屋里。
“边眼”是携妻带子一家人到城里来做小生意的,他的职业就是卖菜。“边眼”有两个孩子,大的三岁多了,挺聪明的一个小子,只是身上衣服总太脏,两个大人都在卖菜,没有多少闲功夫给孩子洗衣服;小的还不到一岁,没有人专门照顾,成天由“边眼”的老婆在做生意的同时背在背上,小脸象贫血似的有些白,成天捆在身上,还不会走路,下地的时间都少,显得相当瘦弱。
“边眼”的脑袋还是挺灵光的。他从蔬菜市场上批发回来的菜特别新鲜,深受市民欢迎,所以也能卖个好价钱。后来,他看到有些时令蔬菜特别容易腐坏,所以他多了个心眼,专门选些特别的菜来卖。冬天他就卖萝卜干,因为保存期限可以长些,他不光从市场上打菜来卖,而且还从农村老家父母那儿拿到城里来卖。后来他经常卖些农村人腌制的咸菜,让人们在吃够酒肉饭菜之余尝些可口的咸菜换换口味。
当然,他还卖凤尾菇、花生等等,经常换品种。他们一家早上出门,晚上归家,白天你总可以在菜市场找到他的身影。没过多久,他就搬离了那间小小的出租房,换租了两间明亮宽敞的房屋。
他说,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两个儿子。
二、当扁担的张老三
张老三最初不是当扁担的。扁担是万州人对下力的人的一种称谓,带着一些轻蔑和不尊重,这些男人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肩上扛着一根系尼龙绳的扁担,为市民承担些下力的搬运活,“扁担”成了他们醒目的标志和称谓。张老三最初也用扁担,但他是用扁担挑水果卖的。
早晨很早他就到水果市场去批发水果。见子打子,苹果上市,就批发苹果,桔子这段时间吃香,就批发些桔子,然后走街串巷,一路叫卖。挑着一挑水果零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很累,也不仅仅是身体,张老三摇摇头。他说,如果去农贸市场找个摊位是不划算的,要交租金,还要上税。去菜市场上卖吧,要交管理费,而且卖水果的太多,竞争激烈,只有采取这种沿街游击的方式。一天下来,有时挣到些钱,有时也不太理想。
但现在城管特别严,许多地方都不准摆摊设点了,更别说在大街在卖水果,是绝不可能的。张老三说,现在更不好做生意了。人多的地方不敢去卖,要不然轻则秤被缴,重则一挑水果被没收;可以卖的背街小巷人又太少,转上老半天也卖不了几斤。
水果市场有不成文的规则,批发水果的话,只能一件一件地买,要就是一件,不可能象我们买的时候一个一个慢慢拣的,大家都知道有的水果特别容易烂,如果你挑到一件好的水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如果有很多坏掉的话,可能卖完之后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亏本。
张老三做了几个月生意后,除去在城里的吃、住等生活费,存下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己。他索性不做生意了,加入了“扁担”大军。守候在街边帮人干活。这活好在不要什么本钱,要的是力气,而这正是张老三拥有的。他说,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净挣二三十元,坏运气比如下雨天一天只有三四元钱,甚至有时一天都没有接到活,毕竟干这一行的也太多。
那天,他与十多个扁担一起接了个大“工程”,连夜帮一个工地搬运水泥,干个大半个晚上,一下子挣了五十多元钱,但第二天身体完全陷入困顿,累得实在不行,没有一丝力气,在出租房里躺了一天。
三、烤三角粑的慧嫂
慧嫂和她老公也是住在出租房里,与张老三是隔壁,也是老乡。可以说慧嫂是心灵手巧的,想当初她和老公一起来到城市里,什么都不会干,打不到什么工。老公到建筑工地上做砖工,她也只能去挑挑水泥沙浆什么的,但那劳动强度太大,身体有些瘦弱的她有些承受不了。她决定来做些小买卖,她看到街边有人在烤三角粑,想都没多想,当时就决定做这个。
在简单购置了一些烤制粑的家伙后,她开始了她的新职业。事情开始总不是那么顺利,从和面到生火到掌握火候都要一一去暗暗揣摩,好在慧嫂相当聪明,几天功夫就烤出了一炉又一炉又香又甜的三角粑。当然,这之前,也曾烤糊过,也曾烤出半生不熟的,浪费了不少原料。现在已经驾轻就熟。
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个,从开始,慧嫂就为烤三角粑的地方操够了心,一般地方是不准摆的,只有在稍偏远一点的地方,但这种小吃又要保证一定的人流量,生意才能够好。慧嫂换了三个地方,都是因为不满意而搬摊的。后来,她总算在批发市场边找到了一个位置,位于一个小梯道边,占位不太大,但来往出入于批发市场的人特别多,所以慧嫂的生意也逐渐好起来,从早到晚都有生意。后来,慧嫂还自己开发了几个新品种,玉米味的,还有是黑麦面的。
后来,她老公也不去工地上干活了,两口子专门来经营这小三角粑摊,她烤粑粑,老公则端一盘子三角粑到批发市场里吆喝着卖,一天下来收获也还算不错。
慧嫂说,她最想念牵挂的还是在农村读书的女儿。
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也不例外,只是,生活在城市边缘,他们追求生活幸福的过程中,比有些人要付出更多更多,也承受着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