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原生家庭一词平凡出现在公众视野,随着网络不断灌输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脾气、行为方式有影响,导致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咎于父母和家庭。
那么,究竟什么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是心理学使用的一个名词,该词最早出自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认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但是很多人都将其字面化理解,认为人的行为、性格都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认为童年时家庭对个体的决定性影响,但我对这种说法不认同。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对人生不起决定作用,但不能否认,原生家庭确实会对人产生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到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受到朋友、学校、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仅仅认为原生家庭就能决定人的一切,是不负责任的。
我理解的弗洛伊德所说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是指童年时挫折经历,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阻,造成心理缺陷。可是这和原生家庭没多大关系,如果有那原生家庭也是这些挫折的制造者。
很多人在谈婚论嫁时会考虑对方父母的性格人品,为什么会注意这些问题呢?因为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母的性格、行为很可能会会传递到孩子身上。说到传递与之对应的就是学习。如果说是父母把性格、脾气、处事方式传递给了孩子,还不如说是孩子从父母那学习到的。
提到学习就不得不提人类一个最厉害的天赋——模仿,模仿是无意识的,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通过模仿学习。
比如我们的饮食方式。吃饭是天生的,但如何用工具吃却是需要后天模仿学习的。生活在不同地区吃饭方式是不一样的,在东亚地区吃饭用筷子,在欧洲用刀叉,在印度就得用手;还有人类的行走方式,我们看到人都是直立行走,但这可是学习模仿而来,很多新闻报道中有狼孩、猴孩,被发现时都是在爬行,因为其他动物是不能够直立行走的,而这些孩子长期接触的是动物,模仿这些动物走路姿势也就不意外了。
所以,真正的原生家庭影响,就是指孩子从小对父母的模仿。父母乐观,子女也会大概率乐观。父母传统,子女多半也传统。父母脾气暴躁,子女的脾气肯定也好不了。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此,可以看出,在独立生活之前就想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模仿是无意识的,在一个家庭中生活,自身的行为、思想会强移默化受到身边人影响。
那么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身不好的影响呢?
那就要看个人是否有自我塑造的能力;是否能够独立生活;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力。
独立生活会增加向外模仿学习的机会,向外模仿学习会逐渐构建起自己独立的价值评判体系。在这过程中会逐步摆脱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
随着多样的价值标准进去你的认知,之前从原生家庭中所习来的一些低级甚至是错误的价值标准会被抛弃,当自己独立的价值评判体系建立起来,就不会再受原生家庭思维的束缚,这时就成功的自我重塑了。
有两条建议:
尽早独立,离开原生环境,寻找更好的圈子,在新的环境中去结交比自己强的人,结识良师益友,通过长期与这些人的接触,耳濡目染久了,不由自主的就会模仿学习他们比自身好的方面。
多读书,读好书益书。在书中探索更好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阅览作者的人生经验,再结合自己改变自己。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所以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