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映的《狗十三》,泪点密集,截取了我们当代生活的某个片段,离异家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13岁的少女李玩,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可是她父亲却总是忽略她内心的感受。
当她在纠结选物理还是天文兴趣班时,她的父亲因为班主任说英语兴趣小组更适合李玩时,父亲丝毫没有顾虑李玩当时内心的感受,毅然决然的更改选报英语兴趣小组,只是打着为她好的幌子,却不问问李玩喜欢的是什么,感兴趣的又是什么。
大人为了想找个好时机告诉李玩有个弟弟,父亲先买一条狗讨好李玩,却不问问李玩对狗狗有没有兴趣,好不容易李玩和狗狗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却在爷爷把狗狗丢失后都没想过要帮李玩找回来,只是以大人的方式告诉李玩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丢了就是丢了,虽不是成心丢掉狗狗但也没办法。
李玩发疯似的找了好几天狗狗,大人以为只要重新买只新狗,逼迫李玩接受那只新狗就是走丢的“爱因斯坦”时,这件事情就算平息,影片中的大人从来都没有站在李玩的角度思考问题,她只是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可是大人只是一味的站在大人的角度要求李玩应该懂事。“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奶奶因为李玩很晚没回家,出门寻找李玩在外面迷失了方向,心急如焚的父亲在李玩回来后,上演了一出家暴,冷静后父亲变得内疚与后悔,并向李玩道歉,且说“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小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被父母揍过,但又有多少父母会在揍完我们之后向我们道歉。甚至听说过这句话:“打是亲骂是爱,听话的孩子都是打出来的。”
所以影片很好的影射了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大人教育方式引发了孩子的叛逆,还是孩子的叛逆让大人不得不动用粗鲁的教育方式
大人总是以为自己对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影片里李玩被打后,真的听话懂事了,原来长大懂事不是渐渐的,而是一夜之间。李玩开始妥协与顺从大人,她默默的接受身边发生的所有,比如突然得知有个弟弟的事实,比如狗狗爱因斯坦真的离开了,比如餐桌上她犹豫后依旧要吃着狗肉,为了不扫餐桌上叔叔大伯的兴致。比如弟弟生日全家围着弟弟转而她也默默接受了自己不被大人重视,甚至感觉自己同狗的命运相似。她也默默的接受这悲哀的“成人礼”。
微博热搜上说看懂《狗十三》的人都有个和李玩一样不幸的童年,可我似懂非懂。
但我想我的童年还是幸福的,因为父母足够关心与疼爱。
PS:(最近新开了一个公众号,名字是 慰你写诗 。如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