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般的商品经济: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概念:商品是能够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有差别内容自然属性具体劳动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抽象劳动
任何有用的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的物品是劳
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作为商品的购买者或者生产者: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作为商品本身:其统一性表现在,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价值就一
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些具体形式的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矛盾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量:
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量: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正比)劳动生产率(反比、影响因素
很多)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
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
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点拨:个别劳动时间并不影响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表现一切价值,本身也有价值。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里的货币标价)、流通手段(买卖、现场交易)、贮藏手段(储存)、支付手段(提前、或延后支付,具有时间差的交易,例如淘宝)、世界货币(汇率)。
随着货币的产生,商品世界逐渐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变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
货币出现的影响:1.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2.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3.货币的出现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自发调节过程中的消极后果:1.比例失调会导致资源浪费。2.阻碍技术的进步(限制技术的扩散)。3.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自负盈亏)。
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