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2015 年 02 月 28日 深夜 4 时,我有周五更新的美剧没看完,手机上几个 app 还没学会使用方法,下学期课程表还没从教务系统导入我的日历,pocket 里面还有十多篇文章没有阅读,今天飞成都的行李还没有打包……太多的事情还没做,而我却决定开始写简书?
是的,太奇怪了。
我一向不喜欢输出。在知乎也是这样,看到有问题目前的回答没有说出我心中的要点,便会去回答,写一大段,从「跳过是不是直接谈为什么就是耍流氓」写到「我们假设,老李有一个邻居叫老王」,写毕,突然会想,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然后按下 cmd+A 全选,delete 删除,cmd+W 关闭页面,一气呵成。其实现在越来越害怕在网上说话,也遇到过被小学生把智商拖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然后用经验打败我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不愿意发声,看见喜欢的,露出开心的笑,点个赞,或是收藏起来;看见不喜欢的,露出呵呵的笑,点个反对,关闭页面,也就过去了。
但是我为什么又决定开始写了呢?
去年看到同学开始写的时候,我也打算写来着#论跟风狗的自我修养#,但是当时各种事情一拖再拖,就也没坚持下来,现在简书里还存着几篇草稿,都是有时间了写一段写一段,但是始终没发出来。本来可能就这样一直拖下去了……
直到我看到了一份简历。
一个知友在回答别人关于简历设计的时候,用了自己的简历来当例子。我看到了这些:
简书 ID:@XXX 文章 XX 篇,粉丝 XX 个,阅读量 XXX,like XX 个。
微博 ID:@XXX 粉丝 XX 个。
知乎 ID:@XXX 回答XX 个,获得赞同数 XXXX,感谢 XX个。
微信公众号:xxxxxxx 粉丝 XX 个,文章平均阅读量 XXX。
我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互联网上这些账号还能写到简历里面啊。
后来一想,也对,这是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品牌并对其进行维护和营销。而那些获得的赞同感谢,是别人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肯定。到这里,我才终于有点儿明白输出的意义了。
就是可以获得别人的肯定啊,这超爽的对不对?
所以我打算开始写简书了,但是其实目的性也没有那么强烈,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保持写作,也是对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比如锻炼逻辑性啦,坚持啦,何况自己现在也有在做兼职写稿的事情,时间长不写也会手生,所以就持续写下去吧。写什么呢,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前期的定位还在摸索。但是我觉得没必要把自己束缚到条条框框里面去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嘿嘿。
好了,万事俱备,接下来只差……一个好点儿的键盘?#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