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无意翻阅看自己以前的朋友圈,竟意外看到来自于738天前的2014年端午节记录。那时也是这般怀念了粽子与香包,那今日就发散下记忆中的味道。
那时端午还不是公休假,但在老家端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需要走亲戚,俗称叫”看端午”,主要是给互相给各家小孩买好吃的,除了春节,我应该最喜欢这个节日吧。当然亲戚们会如过年般走动一下,坐一坐,聊一聊,小时候不懂,只觉得热闹,现在想来也是无形的对文化的一种保护,更或者说是对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一种继承。
粽子,对的,平日里不怎么吃得,但在端午会吃的,我爱吃的是凉凉的糖粽子,今天看一些端午节气的文章,里面提到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哇哦,竟然一不小心吃的是历史最悠久的,对的,就是我爱死的糖粽子,固执的要吃的蜂蜜凉粽子。
记得小时,街口赶集临近夏日端午才有卖的,母亲给完钱,我立马端坐在小板凳上,吞咽着口水眼巴巴看着老板利索的取出粽子,去叶,抹上蜂蜜,放在我面前,我的口水都快要滴下来,(写的时候刚吃完自己做的蜂蜜糖粽子,这回却还是在咽口水,写的我都想哭,这绝对是挚爱),那会基本都是红枣粽子,三下五除二的吃完,凉凉的,甜甜的,糯糯的,美味啊。很简单,很原始,但真的是念念不忘。
直到长大后,听说有咸粽,还是热的,心里只有三个字“什么鬼”,怎么会有这种味道的粽子,粽子不就应该是甜的么?直到今日,我仍固执的不肯尝一口咸粽子,也许对于从小吃咸肉粽子的朋友来说,和我也是一个反应,木办法呢,味蕾其实从小就被定了,尤其在这些食物上。其实我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中国的北方食物都以咸为主,南方以甜为主,为什么在几个节日食品上刚好是颠倒呢?没有查资料,大概可能应该是平日咸的吃多了,所以互相调剂下吧。
记得过端午老家还要吃鸡蛋,吃油糕,煮鸡蛋不喜欢吃,每次都把蛋黄给姐姐,母亲说笨哦,蛋黄有营养,不吃不聪明,我嘟囔,不聪明就不聪明吧,还好现在没有太笨。
关于油糕,这个美味的家伙在我的美食记忆里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能不够健康,可能不够精致,但却是伴随我小时的美好的食物,味蕾骗不了人,味蕾可以变化,但却喜新不厌旧,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好那口旧的,回归食物本身,嗯,那也许就是思乡的味道。每当那个味蕾点被打开触碰,你就知道,是这个味道,那年你在那条巷子口那个老板刚刚炸出来油糕的味道。
进入5,6月的时节,每逢端午节前夕,母亲都会要做各式香包,香包的作用是在为了避邪驱瘟,防被邪杂之气侵袭,里面放有配好驱蚊,辟邪的香料,一般都是去药店配好。小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只觉得蛮好闻,大了之后看介绍知道应该有艾叶,熏草,还有一些中药等,总之是好东西啦。
母亲手很巧,做出的香包总是很精致,活灵活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一般都是小小的,方便佩戴的,用材一般是绸碎布,印象中做过小南瓜,绿布做根,黄绸布做南瓜面,里面填充棉花和香料,还做过小辣椒,红红一根,弯弯的,很是喜人,还做过一些小动物,小老虎,小兔子,一般都是我们想要什么,母亲就做什么,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每当母亲做完,就立刻欢喜的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每次都纠结的选来选去,母亲总是在一旁笑着给建议。选好后用丝线挂在床头各处,记得那年给外甥女做的,端午当天都用丝线挂在脖子上,煞是好看。
记忆太轻浅,需得来回搜索才能拼凑完整,却又那么美好,它就藏在记忆深处与你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