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关,都会让我想起儿时过年的趣味儿。小时候,特别期盼寒假,因为寒假有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春节。所以期末考试的时候总会努力争取考个好成绩,这样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过年了。
我是客家人,来自广西的一个客家小镇。我的家乡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客家人,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有祖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我们的祖辈们经常会用客家山歌表情达意。小时候我自己也会唱许多的客家童谣:月光光、照四方,照打老爷屋背上,老爷屋背有块田,好种棉,棉叶蓬蓬好盖屋,棉梗袅袅好架桥……除了这些,更令我骄傲的是我们客家人具备的勤劳勇敢、崇祖重教的精神品质。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称,其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我们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而我的家乡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我们基本都秉承了先祖遗留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事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我深觉自豪。
客家民俗包括很多,诸如:衣食住行、婚嫁生育、丧葬习俗、民间节俗、生产习俗等等。而节俗中的春节应该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味儿特别浓厚。
过了十二月二十三小年夜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入年假了,即停止手头的工作。开始筹办各种年货,采购鸡鸭肉,做腌肉,做糍粑、酥角、糖环等等。阿妈很勤劳,家里养了很多的鸡鸭猪,两方鱼塘里有放养的鱼,菜园里种了各种瓜果蔬菜。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过年,基本上是不需要置办这些食物的。阿爸只需要去街上买些鞭炮蜡烛纸钱、烟酒和拜年要散发给小孩的零食。而阿妈则会在过年前带我们到集市上买一套喜庆的新衣服,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小时候总是期盼着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年货置办齐全后,阿妈就会带着我们开始做糍粑、糖环、酥角等等食物。这些都是年后走亲戚必备的点心礼品,特别讲究,不光要做得好吃还要做得好看。糍粑是油炸的,可甜可咸。糖环和酥角都是甜的,阿妈说糖一定要放够,要不然亲戚吃了不甜会觉得我们小家子气。我最喜欢跟着阿妈一起做这些小点心了,她说我的手很巧,一教就能学会。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糖环的花样如何做、酥角的边如何拧。做这些食物的时候,家里会非常热闹,因为邻居家的叔婆、婶婶或阿姨也会过来帮忙。回忆起来就觉得那时候的邻里关系真好,有人情味儿。当然,至今为止,我们家乡的人们仍然保留着这样淳朴善良的本质!
过新年,务必要有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因此,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叫“扫尘”。过年的前几天我们务必要把房前屋后院落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干净,并且要把客厅房间摆设的一些桌子凳子柜子、锅碗瓢盆、茶几茶杯等等全部搬到院外的地坪彻底清洗干净。而我,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到这样的劳动中。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敬拜着观音娘娘的瓷像,每次除尘时阿公或者阿爸就会很恭敬地给这个瓷像擦洗,并且用的一定是用柑叶泡过的水。非常地郑重!
扫尘之后也快临近过年了,这个时候按照惯例,阿妈会带着我们孩子去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们送猪肉、水果之类的礼品。小时候总是很爱去外婆家,无论是以何种理由,只要能去一趟心里就乐开了花。大概是因为外婆家实在是热闹,我有许多许多的表哥表姐,他们会带着我一起玩耍。
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即除夕。这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也是大人小孩最为欢愉的一天。一大早醒来,阿妈就会开始烧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穿上之前买好的漂亮的新衣服。然后她会开始磨豆腐、蒸米粉肉、杀鸡、烧猪肉……阿妈是总指挥,阿爸和我们都会按照她的指示帮忙。例如,我会帮拔鸡毛。拔完鸡毛,阿妈做的豆腐生和米粉肉都可以吃了。我们就开吃啦,吃得饱饱的,然后跟着阿爸准备去祭祖供神。阿爸通常都会挑一个担子,两个箩筐里分别装着鞭炮蜡烛纸钱和全鸡、猪肉、糖环、柑橘之类的东西。要敬拜的祖宗很多,要先去我们的“吴氏宗祠”,先拜祠堂里的各位祖先。然后再分别去伯公太、伯婆太、灶神爷、关老爷等等地方一一敬拜。回到家之后,还要继续拜我们家的观音娘娘、再拜厨房、猪栏、鸡舍,最后出门拜天地。小时侯,对这件事情一直都很敬畏,觉得是很重要的事情。除了害怕放鞭炮,其他的诸如插香、烧纸钱我都是特别乐意做的事情。现在长大了,我也仍然觉得“抬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敬畏之心不能丢。
我们的年夜饭基本从下午就开始吃了,有些人家很早,三点钟就开始吃年夜饭了。我们家基本都是四点钟以后开始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就是大团圆了。年夜饭当然是非常丰盛的,鸡鸭鱼肉豆腐酿必须是样样齐全的。吃过年夜饭,一家人会坐在一起聊天嗑瓜子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个时候也有串门的邻居,也有到街上去娱乐的人。总之,这应该是所有人最放松最愉快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跟着一起玩,一直等到夜里12点,我们叫“守岁”,要点守岁灯,当晚家里的灯是通明到天亮的。过了12点或临近12点的时候就会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和烟花,各家各户都会放,整个小镇都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特别地喜庆。有些人家会在早些时候即吃完年夜饭就把春联贴好。听说鞭炮烟花放得越多越久就证明当年人们的收入不错,丰收了。
虽然大多数孩子都守岁到了12点才睡,但是也绝对不会耽误第二天起个大早。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所有小朋友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们要去拜年了!年初一早上,开大门、放鞭炮、接财神,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小朋友们吃过早餐,会先给阿爸阿妈阿公阿婆拜年,恭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然后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那是最开心的时刻了!之后,孩子们会拿上阿妈准备的礼物袋,结伴去别的人家给那些阿伯伯母叔仔叔妈们拜年,同样会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和礼物。大年初一,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串门,除了小朋友拜年,大人们相互间也会拜年,会说许多祝福的吉利话语,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一天,每户人家里都会有很多的瓜子壳、果皮之类的垃圾。但是客家人有一个习俗,这些垃圾只能全部扫到一个角落里,是不可以扫到门外或倒掉的。寓意是新年第一天要讨个好彩头,不能丢东西。
大年初二,新年的氛围仍然很热烈。这一天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也叫“转妹家”。她们会带上鸡、糖环、糍粑、水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特别是新婚女婿,岳父家会用书帖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母鸡、米、糖果、香烛、鞭炮等等。到时要在岳父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客家人在春节期间还会有一些禁忌,若是有缘到客家人家里过年的朋友一定要谨记的。例如: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禁披头散发……尤其是正月初一,必须忌用不吉利的字眼: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新年第一天是一整年运气的兆示期,所以客家人特别重视当天的言行举止。
从大年初二开始,各地都会有舞狮队伍表演,非常地热闹。而这种喜庆的景象基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而过了正月十五也就意味着这个新年过去了,我们要开始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了。
身在异乡的城市,现在极少能感受到儿时的那种年味了。真的很怀恋,怀恋阿妈做的糖环、怀恋热闹的鞭炮声、怀恋那时候的新衣服……现在再也找不到为一件新衣服兴奋激动的理由了。或者仅仅是因为我长大了,我怀恋的其实只是那段无忧的岁月。我的内心仍然住着那个没长大的孩子,还是阿爸阿妈的妹子。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索。
#羽西X简书红蕴新生#
活动传道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