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徒步穿越公园回家,说来也巧,公园里的腊八梅恰逢腊八满树开遍了鹅黄色的小花。
家一直都是两个人的家,家里只有爸和妈,妈在厨房备料做饭,爸在阳台看书学习。母亲做饭,我陪母亲边聊天边帮母亲清理手机垃圾。
中午母亲做好了腊八面,我与母亲在餐厅对桌而坐,边吃边聊。儿子与母亲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与父亲却无话可说。父亲也喜欢一个人独坐阳台,享受他那独立的一方私人空间,父亲在那里晒太阳、吃饭、看报、研究股票、彩票。
日子过好了,人们对曾经那个很重要的腊八节已看得很淡了,更想不起用一碗腊八粥或腊八面,来刺激人的味觉、调动人的食欲。这几年过腊八都是吃着原味的腊八粥,今天过腊八吃的却是有调料味的腊八面,感觉味道很香,吃了二碗。
吃着腊八面我又想起童年的腊八节,又想起了几年前我写的,去年也曾在大美西部观察发表过的那篇文章。
《情思腊八粥》
陈致平
中午回家看到厨房案板上母亲用冷水浸泡着花生、黄豆、红豆等食材,突然想起,嗷!一年一度的腊八节明天就要到了。
七十多岁的母亲虽年事已高,但精神和思维还算健硕、清晰。这么多年无论多忙多累,母亲都会在腊八的先一天用冷水浸泡好各种各样的豆类,只等着腊八节的早晨起个大早,用大铁锅小火慢炖为全家人熬一锅、稠糊糊、热呼呼的腊八粥。
现在腊八粥的食材多了,腊八粥的味道却淡了。再也吃不出儿时的感觉,还记得在那物资匮乏、经济不力的年代,腊八粥是乎就成了人们早早期盼的一顿饕餮盛宴,早早的盼着、扳着指头数着、还有几天就到腊八了。那时的食材多是包谷珍子、小米、黄豆,红豆、黑豆、胡萝卜丁、豆腐丁,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还会有几颗红枣。大米、糯米、花生米、桂圆、葡萄干就不要想了,有钱也没地方买。家家都会在一大早熬上一大锅腊八粥,一家人,一人一大老碗腊八粥,端上大老碗汇集在向阳处或者村头巷尾的人多聚集点,每逢腊八节这天,村头巷尾的老碗会场更是热闹非凡。大人们则或站或坐或蹲,小孩们则端着碗在人窝里到处乱窜。各自吃着自己的饭,看着别人的碗。谁家的日子好腊八粥自然熬得稠,碗里的样数就多。说笑着、议论着家长里短,有点文化的人则吃着自己的腊八粥,操着国务院的心,谈论着国家大事。
过了腊八就有了年气,正如儿歌所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就进入了过年倒计时,学生相继放假,在外打工的陆续回家,家人开始团聚了。平时寂静的屋子、村子也有了人气,也热闹起来了,孩子满街、满院子的疯跑,大人们则开始忙着打扫院里院外、房前屋后、室内四壁,以及平时想不到的犄角旮旯卫生统统打扫清理一遍。性急的男人则开始杀猪、宰鸡、熏肉、灌肠。勤快的女人则开始给大人、孩子置办新衣服、筹备年货。闲得没事的人则聚在一起开始扳着指头,算着今天是几九了,过完今天还有多少天就要过年了。
变了!一切都变了!生活富裕了!年味却变淡了!或许是人到中年,肩上的担子突然变重了,也有了家庭责任感了,一切都为了生计而奔忙。更谈不上有时间扳着指头算啥时候过年了,能记住腊八节已不易了,能吃上母亲亲自做的腊八粥已成奢侈了。无论明天多忙,也要回家陪母亲吃一碗腊八粥,一碗腊八粥寄托着浓浓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