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说道王阳明萌生了影遁之心,刚刚如日中天的王阳明碰上了湛甘泉,两人一起复兴圣学,教授弟子身心之学,希望祛除时代之流弊,另一方面却抱有影遁之心,这是为什么呢?
儒学家都是思想家,他们会萌发隐遁之心,这个也是必然的。虽然希望隐遁,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会存有一旦有好的机遇,会选择再次入仕,为社稷民生竭尽全力的想法。尽管如此,可是王阳明经历了一番磨难才最终确立儒学之志,这么快又萌发了隐遁之情,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当时提倡训诂的朱子学风靡于世,王阳明提倡身心之学,结果被人误认为是借助异端之学,为自己博取声名,这会不会是他萌发隐遁之心的动机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尤其是他结识了湛甘泉之后,两人志趣相投,都致力于复兴圣学,根本不可能萌发退隐之心。
有人分析王阳明的隐遁之心可能和宦官刘瑾的乱政有关系。这个时期因为武宗继位,宠幸宦官刘瑾,所以当世朝廷很多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士都遭到了刘瑾的陷害,王阳明也因为上书替戴铣求情而触怒武宗和刘瑾,最终被贬到了贵州龙场。王阳明上了替戴铣求情的折子后,折子里面提到去权奸的字眼,虽然没有明确是刘瑾,但是刘瑾看到了勃然大怒,票拟圣旨,将王阳明打入大牢,是在牢中过的新年。在此期间,王阳明写了狱中诗十四首,但是现在留存在世界上的只有八首。通过这些诗歌,也可以想象得出王阳明在严寒的大牢中过得多么凄惨。王阳明在监狱里面的时候,虽然一开始谁都不认识,但很快他就结识了两三位命运相同的友人,他们一起讲学论道。王阳明在前往龙场之前,还特意作了一首别友狱中的诗,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王阳明在狱中已经忘却了自己的罪过,开始专心致力于圣贤之道,并且心中充满愉悦之情, 接下来,王阳明又写到,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表达了自己依循正道,不迎合时世,渴望追随先哲的心愿。
尽管王阳明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对武宗没有丝毫的怨恨。或许王阳明在潜意识里面认为自己有过错,所以对武宗没有怨恨。王阳明在狱中最喜欢读的书是周易,尽管当时非常不得志,但是他却没有选择佛教和道教的书籍,而是选择了充满处世哲学的古代经典周易。王阳明这样做,可以说也是必然的。中国的文人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在艰难苦困之际,很多人都会选择读周易,王阳明也不例外,后来王阳明在贬谪之地龙场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并且还写了一篇《玩易窝记》,记述了当时的情况。在王阳明看来,能够像颜回那样安贫乐道就再好不过了,同时还表达了希望能够在家乡会稽山的阳明洞里安贫乐道地度过余生的心愿。王阳明通过读周易,忘却了狱中的烦恼和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