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悠悠从哪里学会了石头剪刀布。起初,她不太明白谁赢谁。之后我告诉她:圆圆拳头像石头可以砸坏剪刀,但会被软软的布包裹住等。
后来,她竟然慢慢的学会了。而且懂的这种简单的抽象和三种抽象之间的关系。然后,每天缠着我和她玩石头剪刀布。比方说她赢了我要抱她,显然她不可能输,即使输也不可能让她抱我。抱到楼下又是说,谁赢了谁走在前面,谁赢了谁开门。这个她可以赢。我有时让着她,因为她每次喜欢出布(可能布简单些)。可是后来,她好像懂得了套路。有时候我还赢不了。但是有时候不能容忍她上楼梯的速度和开门的效率。不过,只能愿赌服输。令人气愤的是她有时还指定让我出石头,自然我不可能每次纵容她。尽管她很不高兴。我在想是不是太认真了,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
然而,孩子每次总是认真的,非常注重输赢。我开始想给她放水是对她的鼓励,可是后来不这样了。因为我发现她开始耍赖了。比方我们用石头剪刀布来赢她的玩具,说好赢一次分一个玩具给我。可是我赢了她还是说玩具是她的或者用她不喜欢的忽悠我,所以我也认真了。我知道她喜欢出布,所以我也就出剪刀。最终,她竟慢慢开始出石头了。呵呵,有时候我俩都出布或者石头了。我突然觉得小家伙开始思考了。甚至慢慢耍赖:慢出一两秒或剪刀变布。不过,游戏终归是游戏。
我一直在想自己是对是错,或许这就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已。比如孩子小时候,别人推她打她。我们应该教孩子躲开还是“打回去”。我想都应该有道理:躲开是礼让是美德,打回去是不纵容恶习。还有的家长会盘问事情经过,可是小孩子之间没有多少因果。恶作剧是他们的特产。现在孩子稍微大些了这种问题很少了,即使有。你会发现他们处理的比我们想象的好。所以说这是必经的过程。
想起一个故事:村里面有人吆喝买苹果,来了一对父子要买苹果。父亲说苹果太小了,不甜了之类。而孩子却告诉父亲:苹果比家里以前的大,很甜。结果父亲没有买苹果并且教育孩子:买东西时我们要找东西的缺点,这样好压价,即使撒谎也值得。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这是善意的谎言还是廉价的诚实只能交给社会了。对与错只有时代知道。或许,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答案。
在教育面前,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因为他是一个选择被选择的过程。在社会面前,不论你出石头、剪刀还是布,我想是一样的。无论你向前还是退后,不论你方还是圆。这场博弈是公平的,因为他没有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