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马克斯·韦伯,德国思想家、社会学家,被称为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德国人之一。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韦伯是英语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人,可见他在学术界影响之大。韦伯是个跨界大牛,他的研究范围极广,除了社会学以外,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乃至宗教与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独特的贡献。
关于本书
本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和《资本论》相媲美。它还曾被100位哈佛大学教授联名推荐过,多次入选世界名校的各类必读书目。无论你是想了解资本主义,还是想了解西方文明为何能领先世界的秘密,都绕不过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核心内容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它与新教伦理是高度伴随的关系。高度伴随指的是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是经常出现在一块的,但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这种联系之下新教徒的工作观与财富观。
一、关于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以挣钱为荣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确立的观点,恰恰相反,一开始人们鄙视商人,认为挣钱是肮脏和贪婪的表现。
但资本主义精神反对传统的以挣钱为耻的态度,积极怂恿大家多挣钱,要把挣钱看成一种责任和义务。然后,挣钱要合乎伦理道德,手段要合法。韦伯列举了富兰克林的例子。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也是成功的商人,做过印刷、出版。韦伯认为他真正把挣钱当成了责任和目的,证据就是富兰克林不仅从商,而且还写有大量劝解人们努力挣钱的文章,也强调了能够挣钱的几种道德品质:勤劳、守信、诚实、节俭等。
最后,要克制花钱的欲望,别剁手,要积累起来。
二、关于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的关系
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一种高度伴随的关系。所谓高度伴随性,就是这两个东西始终出现在一块,但并不一定是谁影响了谁。
两者的伴随性体现在:自16世纪起,新教徒聚集的地区与资本主义发展明显的地区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新教主要指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后脱离罗马天主教的各个基督教派。他们与天主教的一个主要区别是,新教认可世俗劳动的意义,鼓励信徒从事经济活动。因此新教徒一般也比天主教徒更加有钱,更愿意从事商业活动,比如以技术工人、资本家、其它工商行业为职业。而天主教徒宁愿收入微薄也不愿意从事商业,他们宁愿选择一种更安逸、宁静的生活方式,比如历史学、语言学等。
所以相比天主教,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更为接近。
三、关于新教徒的工作观和财富观如何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徒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工作观与财富观上。
新教徒的工作观来自于一种叫做“天职”的教义。就是说人履行在现世中的职责是上帝安排的。这里的现世职责就是劳动,或者理解成我们所说的工作。按照这种“天职”教义,人应该努力工作。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第一次让劳动变得有意义起来。证明了劳动是上帝的要求。
鄙视劳动的观点在宗教改革之后发生了变化。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新教站起来反对天主教对于宗教信仰的控制。天主教自诩为上帝的经纪人,认为信徒需要通过他们的中介才能与上帝沟通,而新教认为这种中介完全是多余的,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你不用去参加天主教各种繁琐的仪式,你履行好上帝交给你的世俗义务就能得救。这种义务主要就是劳动。
宗教改革的主要发起人马丁·路德甚至认为,劳动是唯一能够取悦上帝的方式。他严厉批判了天主教瞧不起劳动的观点。因此,到了这里,劳动就开始变得有意义,它是在服务上帝,是道德的,光荣的。
加尔文的“预定论”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预定论”提出你是否能被得救,已经被上帝提前安排好了。这种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宗教恐慌,为了寻找自己已经被上帝选中的证明,新教徒努力工作,认为工作创造的世俗成就是上帝选中自己的信号。
新教徒的财富观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财富是上帝的。
财富是上帝的,我们创造财富不过是在帮上帝打理财产。就是说,财富实际上是上帝所有,人不过是上帝财富的一个托管者,我们人是上帝的管家。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证明了追求财富的合法性。
具体逻辑是这样的:财富的所有权是上帝的,但是上帝信任人的智慧和忠诚,因此把钱财交给人来管理。于是,人具备了对上帝的责任。你要当好管家,好好帮他老人家打理他的财产,包括让这个财产升值什么的。你相当于一个基金经理的角色。因此,创造财富,对财富进行使用完全就是在服务上帝。这样一来,人追求财富变得合法,而且还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感。
金句
1.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挣钱当作目的,要在“干得少”与“挣得多”之间做一个选择,他们宁愿干得少。
2. 工作在一开始受人鄙视,只有奴隶才干活。但宗教改革之后,人们意识到工作是服务上帝的唯一手段,自此变得光荣且崇高。
3. 财富是上帝的,人不过是上帝的管家,要好好帮上帝打理财产,因此创造财富是合法且神圣的。
4.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生活观截然不同。新教徒选择“吃得好”,愿意为了生活优裕而冒险挣钱;但天主教徒选择“睡得好”,宁愿受穷,也不愿进行商业冒险,不愿意忍受道德谴责。
撰稿:果旭风
脑图:摩西
转述: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