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老先生的《教育的智慧》,如同还未踏入教育事业单位之前提前做理论培训,听一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责任、上进、专业和智慧一样,回味和受益的同时,也对自己即将要走、打算要走的那一步产生了期待。
书中的那些话语兴许就是以后自己在这条职业道路中有必要坚持的理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得关健”“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清楚“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教学目的,就像思考你平时我为什么吃饭这个问题一样,不用思索却自然而然的成为根深蒂固的必须要坚持的事情,它的目的性也集中的彰显了其最高的教育智慧所在,那便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反复翻阅这本书,再次咀嚼作者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朴实而深刻的语言,我感到手中的书越来越重。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与探索,让人不禁对这些回旋于耳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小释一番的冲动。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出于本能,而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由于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影响,他们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护小鸡,狗护幼崽,这些都是本能反应,父爱和母爱自然比动物对幼崽的爱护要丰富和广阔得多。然而对学生的爱却出自教师本身的职责,这种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了解学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当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这种感情时,不自觉的便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从而在正确的指导下以及对自身的认知中走向合理的发展道路。
所谓“爱生教师”就当如此,像爱自己的孩子一般爱别人的孩子。你可想见,“爱生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有效教学的课堂。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成为学生的累赘、不是学生无奈的枷锁、而是成为学生欢快的享受、愉悦的学习场所的时候,这就是爱的体现,也才是作为智慧教师该有的体现,同时也才达到高素质教学的目标。而这样的课堂自哪里来?它来自于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课堂中教师投入的激情,更来自于教师深刻的反思与研究。
所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得关健”。到目前为止,在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教师,有的老师在教过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之后常常抱怨学生生源差、学习习惯不好、工作压力大等,原来我常把这个想做老师特有的抱怨专利,因为为他们有资格。但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见识的增长、思维意识的提升,以及自己打算走入这一列航班的想法的促使,我重新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教师在抱怨的同时,是不是该掩卷沉思:作为教师的有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想过,这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又是否清晰的了解了学生..........
林崇德先生也提过“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做到了吗?当教师感到深深的无力的时候,是否也感受到了学生的无奈和不满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而抱怨,往往让正需要赏识和理解中的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关于这些,林崇德先生在《教育的智慧》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教师教学要从三个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从教材实际出发,便于因“材”制宜;教师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
但是不管是因材施教,还是因材制宜,在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得有一颗善于信任和赏识孩子的心。“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是做教师必须坚持的信念。教育家陶行知这么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始终认为:一个班级中总是坏学生与好学生并存,教师可能把好学生教育成更好的学生,但不一定能把坏学生纠正过来教育成好学生”,这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必会存在的现象,但对于教师来说,这却是有悖于教学效能的教学理念,往往导致教师最后慢慢的放弃对班上成绩不好的孩子的教育。所以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同时相信本身的教学能力,然后将整个的心灵贡献个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事情均匀地洒向每一个学生,从而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我们也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为智慧,何为教育的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可教的信念,那么“可教”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熟知鲁迅生平的人都知道,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一视同仁的为师方法,这就是藤野先生为人师的人格魅力之一。另外,教师自身才学对学生的感染力也可谓是教师教学中能自然散发又产生意义的气质了,这个或许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从而让教师的智慧之源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读林崇德先生的《教育的智慧》,就是在品味老先生的感慨和智慧,产生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如何才能瞭望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这就是你如何去领悟“教育的智慧”的问题了。我眼里的教育的智慧,是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的相互结合,我认为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才是完美的。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其中内涵可能是做一辈子教师也不能完全体会、完全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