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课间操后,一位穿着黄色校服的女生问,老师好,这是心理办公室吗?我想找你聊一聊。
落座后,阳光照在她的前额上,细小的汗珠清晰可见。从校服来看,我知道她高三了。她说话的语速和神情让我觉得这是个外向的女孩。
她的烦恼来源于对自己当下学习状态的不满意。她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今天刚刚过去的6节课,而且非常肯定地陈述近期上课的状态:老师在讲,我在胡思乱想、发呆、睡觉,每当决定要听课时已经快下课了。
你在上课想些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几年以后大学里的故事。我学文科,一般能考500分,离中国人民大学有些距离,我的次选志向是北京体育大学,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为志愿者,我也想当志愿者。反正我想去北京……"
如此热心的姑娘,爱国且有奉献意识。但她不知道这个时候高三人脑子里都会有对未来憧憬的画面,她以为只有她自己在幻想未来,我建议她去采访一下身边的5位同学。
对目前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那你想要什么样的或者羡慕谁的学习状态呢?
她说了一个名字。
她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每天很少说话,总是在做题。"
有什么是你可以借鉴的?
"每天少说点话,在平时作业的基础上再多做一点题,多背几个单词。"
哦,原来你并不像刚才说的那样"每天碌碌无为",你也是在努力着的。
我猜她平时话比较多,觉得自己应该收敛一点。于是转用焦点,就"多做一点题"进行了具体化分析。
1.如果今天回去你就要开始实施的话,你的具体打算从哪一科入手,多做一点题呢?2.做几道你觉得对自己满意了呢?
根据她的回答我进行了一个小结:好吧,其实你不需要做什么大的改变,只需要在你原有的状态基础上添加1点点:每天至少做一道数学题,多背一个英语单词,你就对自己就会更满意一点,离北京更近了一点,是这样吗?
得到肯定回答后,她的表情告诉我,我的服务可以提前结束了。
这次谈话比她预料的快,一节课没有用完,还剩20分钟。她心有不甘地迟疑了一下,问了一句:"老师,剩这50天,管用吗?"
我猜大概她有两个意思:
1.这50天里,每天只添加一点点努力,管用吗?
2.就剩50天了,有必要再努力吗?
我转身看了看身后的那棵两米高的幸福树,没有理她的问题,讲了另一件事。
"去年暑假,我有点想偷懒,不想总是跑来学校给它浇水,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找了一个大空瓶子,灌满了水后在瓶盖上扎了几个孔倒挂在树上,一个暑假40天,那瓶水刚好滴完,开学后我把这棵树的顶掐了。(我用手指了一下)你看最上面那个黑的把?那是我掐过的痕迹。"
她问:为什么要掐了呢?
"因为暑假长得太猛,都挨着天花板了。现在每天都看着,倒看不见它长了。"
说完以后,我静静地看着她,等待着。
学生抿嘴一笑,说,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