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林儿回家路上,林儿再次和我说起前一段时间妈妈带侄女来我家那两天发生的事情。
妈妈,我希望妹妹快点长大,长大了我再和她玩。
哦,你说这个,这是什么意思呢?
妹妹玩我的玩具、吃我喜欢的东西,从来不经过我的同意。
你想让妹妹在玩之前,吃之前先给你说一声,经过你的同意,是吗?
是的。她想玩我的玩具,想吃那盒酥饼的话,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她不说,我怎么知道她想玩,她想吃啊?
哦,你的意思是,只要妹妹在玩之前,吃之前,提前给你说一声,你还是愿意让妹妹玩你的玩具、吃你的酥饼的?
嗯,是的。
妹妹拿你的玩具、吃你的东西之前,的确是应该经过你同意的。
还有,上一次妹妹拿我的东西时没有和我说,姥姥直接说,你拿去玩吧。姥姥这么做是不对的,这是我的玩具,不是姥姥的玩具,姥姥没有权利决定,让妹妹玩我的玩具。妹妹也不能去征求姥姥的同意,应该征求玩具的主人--我的同意,这才是正确的。
嗯,是的。玩具的主人是你,应该经过你的同意。那你去舅妈家时,玩妹妹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做呢?
每次我玩妹妹的玩具,还有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我都会经过他们的同意,他们同意了,我才玩。
哦,你做的很好。那如果他们不愿意和你分享呢?
他们不愿意分享这个,我就会说,好吧。我能玩别的吗?他们让我玩别的我就玩别的,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强行拿别人的东西。
嗯,你做的很好。
“我的,你的,我们的……”林儿还在着重使用这些关系代词,并很在意别人是否尊重她的物权,说明她的物权意识还正在发展中。
孩子拥有“物权”观念,说明她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能尊重别人的物品。那么,在和处在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交往中,才会受到小朋友欢迎,她才会顺利步入“社会”。
可孩子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对方的家长觉得没有面子,或者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小气。
幸好,前一段,面对林儿这种反应的是我的妈妈,当时,她也受到来自林儿的“教育”。
我告诉我妈妈,“物权期”是所有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可能有些孩子表现强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现温和些。家长对孩子的这一表现要采取尊重并接纳的态度,因为这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与自己的物品之间的关系的最好机会。告诉孩子,她的衣服、玩具、图书等都属于孩子自己,她自己有权管理它们,并有权决定是否分享。只有孩子拥有了物权安全感,才能获得良好的自尊,她日后才能更好地分享。这不是自私,也不是小气。
同时,当一个孩子想要玩别人的东西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显然,在这方面,弟妹还没有为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因此,在林儿表达这样的需求时,妹妹是生气和拒绝的,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更不愿意去征求别人的同意。
但这次,我妈妈接收到了这样的讯息,并且认为,我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在那几天,我没有强迫林儿分享,也没有给林儿提任何条件或者增加任何压力,更没有为了妹妹开心而替林儿做主把她的玩具强行给妹妹玩。
决定是否分享是林儿的权利。在这过程中,我接纳了林儿的情绪,也认可了林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试图引导妹妹(四岁多)去表达她自己的想法。
在我问妹妹,你是想玩姐姐这个玩具吗?妹妹撅嘴不回答。我继续说,如果你想玩姐姐这个玩具,你可以给姐姐说,姐姐,我想玩你这个玩具,可以吗?你可以给姐姐说吗?
我就不说,我就想玩。
哦,然然这会儿不想说,那可以思考下,等想说的时候再说。
当时林儿说,你不说,我就不知道你的想法,我就没办法让你玩。
林儿这么一说,又激起了妹妹的情绪。哼,你去我家时,我把我所有的玩具都收起来,不让你玩。
林儿说,你这样表现是不好的。
在这过程中,妹妹不开心,但也不愿意去尝试向前一步。她的这种行为,让她碰壁了。碰壁本身,也是这个事情本身给她的很好的体验。体验,之于孩子,就是经历,也是学习。
5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社会性都在发展,当她愿意分享,分享也开始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在以后的生活中,欣然并享受孩子的分享,对于孩子,可能会激励她更愿意分享。同时,父母可以首先去做懂得分享的榜样,比如,带孩子做义工,或者多带孩子去看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不知不觉中,孩子也会慢慢学会向他人伸出温暖的手,成为一个内心有爱,愿意付出和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