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幸福?
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关于幸福定义的鸡汤文,比如,幸福用金钱是买不来的,幸福就是不要攀比,幸福就是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的生活。
尽管,鸡汤文里有不少很走心的经典名言,让我们读来神清气爽,感觉格局瞬间就被提高了不少。
但是,当银行寄来巨额的账单,当老板宣布公司要减薪裁员,当家人哭诉罹患重大疾病时,这些经典名言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此时,心里只有一句话:“有钱真TM好!谁再和我说幸福和金钱无关,我和他急!”
可是,越有钱就越幸福吗?
马云曾经说:“一个月挣一两百万的人,那是相当高兴,但一个月挣一二十亿的人,其实是很难受的。”
这确实不是马云在得瑟,更不是他饱汉不知饿汉饥,而是赚钱越多,意味着责任越大,担当越多,麻烦越多,常人很难承受他那个位置的痛苦。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这些成功人士的幸福感不一定更强,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更能扛事而已。
"幸福经济学之父"理查德·伊斯特林通过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后发现,幸福既和金钱有关,又和金钱无关。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他就会比原来更幸福。若是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时,平均而言,就没有人会感觉到更为幸福了。
伊斯特林在《幸福的经济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用增加收入来提升幸福感是一种零和博弈。
意思是说,幸福感也是一种能量,收入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变化的,当你高于平均线时,幸福感就增强,当你低于平均线时,幸福感就减弱。
同时,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却因为有高有低而相互抵消,然后,变成零。
所以,光是增加收入,并非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式,我们还得考虑其他因素,才能获得双赢的解决方案。
01 金钱,是幸福的基石
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没钱,一定不会幸福。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人只要有钱,烦恼就会消失90%以上。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用钱确实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烦恼。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误解:越有钱越幸福。
伊斯特林先生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双重影响,自己的收入增加对自身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以及他人收入增加对自身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两者一扯平后,自身的收入虽然是增加了,但幸福感却归零了。
这就是伊斯特林先生得出的结论:幸福——收入悖论,靠增加收入来提升幸福感,是一场零和博弈。
爱默生说:“欲望是一个不断长大的巨人,拥有的外衣永远穿不下。”
由此可见,金钱确实是帮助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基石,影响我们提升幸福感的,是社会比较之后的结果让我们产生了更大的欲望,从而感知不到幸福。
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讲述了一个浑浑噩噩的男子夏洛的故事,他不满足于现状:暴脾气的妻子、紧巴巴的钱包、无车无房无工作的自己,总之,生活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失望。
一次,夏洛像往常一样,借着酒精麻痹自己。他酒醒之后,发现自己居然穿越回到了中学时期。
夏洛意识到,他的人生可以重新来过。
于是,他成功避开了自己曾经踩过的坑,拥有了他梦寐以求的金钱、名誉、鲜花、掌声还有女神。
刚开始,夏洛感觉到无比的幸福,这是他做梦都想要的生活呀!
可是,他没有真朋友,女神也只不过是看中了他的钱,暗地里和情人私会,夏洛又被查出罹患了重病……这一切的一切,让他疲惫不堪。
这些,恰恰是用金钱买不来却会严重影响我们幸福感的因素:健康状况和家庭环境。
02 健康和家庭,是幸福的港湾
影片中,男主角夏洛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当他拥有了豪车豪宅、锦衣玉食后,他却开始怀念那个曾经被他嫌弃的脾气暴躁的妻子。
于是,他回到了那个“曾经的家”,然而,曾经的妻子早就和老实憨厚的“大春”建立了温馨的小家庭,这个物似人非的结果让夏洛嘘唏不已。
曾经想要的,现在终于拥有了,可是,拥有之后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
曾经拥有的,当时嫌弃得不得了,可是,现在回过头再看时,却是如此的珍贵,但已经遥不可及。
最后,夏洛醒了,他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场“黄粱美梦”。
许多人会说,这部影片是告诉我们,金钱并不重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个道理没错,但是太鸡汤,喝多了不仅没营养,还有毒。
“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的日子,就是一地鸡毛,再美好的感情,也抵不过“柴米油盐”的打磨。
伊斯特林先生说:“成人世界的幸福主要取决于三种情况:经济状况、家庭生活和健康问题。”
可见,这三项缺一不可,忽略掉其中任何一项,都难以获得幸福。
所以,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珍惜眼前的人和事,而是如何去分配这三者之间的时间。
说直白一点,每个人都是因为珍惜眼前人,希望和TA天长地久才步入了婚姻殿堂;每个人都知道爱惜身体的重要性,却在酒桌上身不由己。
并不是不珍惜,而是每天被各种生活烂事纠缠,大部分人只想赶紧用“钱”去解决这90%的问题,然后再和身边人好好享受生活。
人们只是错误地分配了自己的时间,为了追求金钱而牺牲了其他的生活目标。
解决这一矛盾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花更少的时间去追求金钱。”
03 自己,才是幸福的主宰者
你拥有的越多,想要的越少,幸福感就越强。如果你所拥有的东西保持不变,想的却更多了,幸福感就会骤减。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每个人的富裕或贫穷取决于他的欲望和享受的比例;因此任何愿望的扩大与财产的减少一样,对幸福具有同样的破坏性。”
因为欲望的驱使,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赚钱上,而关注在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这两方面的时间很少很少。
因为欲望的驱使,太多人为了炫富去购买比他们需求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子,结果背上了沉重的负债,承受着月复一月地偿还大笔债务的压力。
很多鸡汤文便会因此得出结论,让我们不幸福的根源,就是欲望和攀比,我们不应该有欲望,不应该去攀比。
欲望和攀比,本就是人的天性,无欲无求,只有少部分的高僧大德才做得到。
让我们这些在红尘中打滚的普通人消除天性,不仅根本做不到,还会增加更多的苦恼。
何况,正因为人类有欲望,社会才会不断进步;社会进步带来科技的发展和收入的提升,我们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其实,我们只需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正确比较就能获得“幸福”。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不要盲目购物,避免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债务危机之中。
然后,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时间分配,把关注点放在让我们幸福的三要素上。
当你开始关注时间的分配时,就会惊讶地发现,竟然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不必要的人和事上。
最后,别去在意社会比较,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标准都与我们的“幸福”无关。
不去与他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进步那么一点点,就能感受到幸福。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务实”:好好赚钱,少理烂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04 写在最后
英国作家欧文曾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幸福。”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可是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幸福的经济学》是一部颠覆现代经济学的“幸福快乐”之作,同时也是颠覆幸福鸡汤文的“幸福生活问答”。
看清了影响我们“幸福”的所有因素,并且掌握了应对之策,还愁“幸福”不来敲门吗?
祝愿每一位有缘人,都能拥有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燕晓:自由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73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