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L小姐聊了已经有一会了,我觉得很诧异。L小姐刚毕业,迷茫于职业方向的选择,而我用工具给她梳理的时候发现,她好像对于职业完全没有偏好,做什么都可以,并且她觉得,无论做什么,只要她努力,就能做到高于平均水平的成绩。
于是,我列了几个职业,工程造价(专业对口)、市场策划(她曾经想报的专业)、销售(她当下觉得适合自己的职业),问她:“如果你分别做这几个职业,外界条件都相同,你付出的努力也相同,经过同样的时间,你觉得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水平?”她考虑了一会,说:“工程造价的水平会低一点。”我又加了一个职业,数学家,她立刻摇头,这个肯定不行。
“都是你,都同样努力,都把外界环境的影响排除在外,为什么发展的水平会不同?”
“我感兴趣的程度不同啊,而且也要看天赋吧。”
“你不是说,只要努力就能达到吗?”
…………
“你的天赋是什么?”
“……我不知道。”
我终于明白,她几乎完全关闭了对自我的觉察。她自己描述的她的样子,和她朋友描述的她的样子,差距也很大。于是我问她:“能说说你小时候的事吗?”
她说她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又换了几个更具体的问题,她明显开始紧张,然后说她头脑一片空白。我知道我摸到了门路,但不能急。她需要时间,更需要建立起对我的信任。我要尊重她。或许这一次的沟通就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
L小姐买了一杯咖啡回来,然后突然告诉我:“我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我是被抱养回来的。”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一直都知道,邻居们也都知道,小时候他们这么说,我还会反击,后来就麻木了。”
我陷入了沉默。我心疼面前的这位姑娘,她如此不易。
这么多年,唯有把自己抽离出来,仿佛别人说的抱养的是另外一个孩子,不是自己,这样她才不会那么难过。这么多年,她筑起了高高的墙,阻隔了伤害也慢慢阻隔了自己的其他感觉,越来越活在头脑的世界里。在头脑里构建了自己的形象,在头脑里构建对世界的感知。然而,这些感知因为没有感觉的检验而脱离实际,因为没有热情的支撑而虚弱无力。
她需要重新和现实世界建立链接,而这是一个很长期的功课。
活着,能活出感觉,是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