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情绪管理这个章节
大部分父母在对于孩子力量掌握,知识学习的部分都很有耐心,比如学习走路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可以让孩子充分地练习,一次次在跌倒中反复练习,给予了孩子充分的时间,但是对于情绪,往往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让孩子经历,让孩子在情绪中跌倒、受伤、感觉疼痛,然后再学习。
在孩子面对不好的情绪时,我们往往想去制止。回顾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宝贝,你怎么哭了?妈妈抱抱,不哭了"或者是在孩子悲伤哭泣的时候想方设法地去拿其他东西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宝贝,你看看这个玩具多好玩,快别哭了,我们来玩玩具”甚至有时候会直接对大喊"不要哭了!"
这是基于一个错误的认知: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孩子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如果妈妈(家人)让孩子有了负面情绪,那么妈妈(家人)就是不好的,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的妈妈才是好妈妈。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的时候,妈妈(家人)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企图避免和掩盖掉这些情绪,如果负面情绪被掩盖,那么自己就不是不够好了。
也就是说,想要掩盖住孩子的负面情绪,通常是我们大人的“耐受”程度不够,我们无法接受孩子处在负面情绪当中,通常是因为我们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对的,孩子有负面情绪就意味着自己不够好,这份不够好其实是给大人带来了一些属于自己的负面情绪,当我们去避免或者掩盖掉这些负面情绪时,它消失了,我们就不需要去耐受它,内心那个说着自己不够好的声音也就不见了。“看,我搞定他了,我是够好的,如果孩子没有处在负面情绪中,那么我就不需要耐受我的负面情绪”。
但事实上,情绪是不分对错的,我们把情绪划分成“正面”或者“负面”,只是代表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是舒服还是不舒服。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孩子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很不高兴。这个时候妈妈要允许他有这种失败,并认同和接纳随失败而来的各种负面情绪。
经历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会提醒孩子什么事情需要改变,这样他才有机会去学习应对和处理它的方式,去学着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目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