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年味变化反映国家社会的变化。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工作和生活在老城区十字街一带,进入腊月,十字街附近的长江路、宿州路、淮河路人群流就像刚散场影剧院的门口,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等词语来形容毫不夸张。因为合肥主要商业网点集中在这一带。中菜市、百货大楼、淮河路商业街,接着后开业的乐普生、鼓楼、商之都商场以及合家福、紅府等超市,四面八方打年货人都往这里赶。中国人德性再穷也要过年,平时拼死拼活累挣钱攒着,就图到年有钱花挣个面子。正象有个故事说的,有个人家里不咋地,为了讲究面子,每天中午都盛满一碗饭,在饭上面盖着一块厚厚的大肥肉,到左邻右舍转悠一圈,回家又夹下来放回去留着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再做道具表演用,就是为了炫耀一番。
八十年代中期人们腰包渐渐鼓起来,过年单位提前发工资,大多数单位年终或多或少都要放点血给员工发些奖金,有钱花了,菜市商场人自然就多起来。那时还作兴在家请客,中菜市的海鲜鱼虾,跨季节的蔬菜如辣椒、毛豆米、黄瓜等比平时都贵,甚至价格翻几番,这时都愿出手大方,买买买,卖的人有钱赚高兴,买的人有钱能买到兴奋。待客时越稀罕的东西越显得真诚,客人说,够了,别再忙,主人事先都计划好,为慎重起见有事先还列出菜单,这时主人会说,没了,就剩再炒两个素菜了,其实这两个素菜最金贵,比荤菜还受欢迎,上桌立马就被叉光。几家商场和超市也是人流络绎不绝,朋友同学相邀同行,全家老小倾巢而至,讨价还价,穿在身上比比划划,挑中满意的买卖双方都乐不可支,买的大包小包往家挎,卖的营业额剧增趁过年大赚一把,老话说,打一冬柴火熬一顿腊八粥烧光了,用老合肥人话说,这时候十字街狗屎都能卖掉。过年图啥呢?就是图吉利,图一家老小高高兴兴。
十字街还是曾今的十字街,商场开更多,装潢更高档,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当年几百块一套的衣服鲜见,几千块的衣服常见。穿着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随便,不在以穿着打扮衡量人的财富,一位好友曾跟我说过,一位亲戚小伙带着女朋友从深圳回来,中午吃饭时奶奶见两人穿的磨砂牛仔裤膝盖露在外面,雪白的纱线缕缕耷拉,奶奶心里很惆怅,吃过饭偷偷把小伙喊到房间塞五千块钱给孙子说,“伢啦在外面混不下去就来家吧,看你俩穿的破破烂烂惨兮兮的,我心里难过。”年轻人讲究时髦,追求的是个性,看上去不起眼的衣服,挂在商场里标价高得你觉得离谱,但只要入他们法眼会毫不吝啬的买,这叫代沟。
为有利于老城区规划和发展,中菜市外迁,虽然还叫中菜市地点已不在市中心,仅保留原名而已。城市人口成倍增加,城市面积也在成倍扩展。拉动内需,增加第三产业,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更趋合理,不再全部集中老城区,百货大楼、商之都以及合家福、紅府到处开连锁店,新商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万达广场、银泰、大润发、永辉等商场和超市分布在城市的各地,不再只有一个商业中心,只要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都有菜市商场和超市,商家只要有利可赚,老百姓只要生活购物方便,有钱花,有花钱的地方。如今的十字街腊月再也不是人声鼎沸川流不息,关键是生活水平提高,有钱天天象过年,老百姓不再集中过年花钱。
买菜也不再集中菜市,超市应有尽有,物流方便快捷,超市里货物有的是当地不生产甚至闻所未闻不曾见过,有的是不会烧没尝过,大超市及时开展代客加工,价格合理长期有效,不再是季节性涨价。商场超市一般也就年三十下午打烊早,其它时间正常营业,不需集中时间购物,随需随到随购更新鲜,况且现在聚会请客主要在饭店。
合肥现在也变成移民城市,外来人口激增已大大超过老合肥人口,中国人沿袭几千年传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放假很多人回老家过年,另有一部分人趁假期外出旅游,城市反而变冷清,商家门前车人稀。
每次去逛商场和超市看到满目丰富的商品,由衷感叹,历史上西汉的文景之治,盛唐的开元之治,大清的康乾盛世,为什么能盛而不衰?就是国家强大,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寻常百姓追求的不是莺歌燕舞而是居有定所丰衣足食,今天,盼望的就是国家长治久安。年年复年年,年年味不同,祈愿年年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