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又称为“刻板效应”“定型效应”,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一个名词,指的是
人们对某类人或事物形成的概括、笼统、固定的看法,极大影响其对社会信息的加工。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偏见”作出的定义是:
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并进一步指出
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
我们不难看出,在词性上面,“偏见”毫无疑问地加入了贬义的阵营。我们不妨说,“偏见”是“误入歧途”的“刻板印象”。
积极的“刻板印象”能够简化认知过程,但作为消极方的“偏见”,因其性质之“偏”,往往会造成忽视事物多样面差异,先入为主,而作出错误评价的结果。
正如当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XX人就是这样”之类的地域黑评论也总是如影随形;亦如高考填志愿时,女生常会收到“女生嘛柔弱文静读师范将来当老师最好了”之类的建议;中外对比时,也不免有国民偏执式地一味踩中捧外,甚至显露双标嘴脸。
可是,无论哪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人群都是鱼龙混杂;女性的职业可能性并不会因为性别而被禁锢于狭隘的一隅;外国的月亮也并没有比本国圆。
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偏见是将同类事物的各自差异在人们眼前遮住,让它们戴上单一的面具,留给人们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印象。
可惜偏见从未消除。
当一个人拥有某一偏见,遮挡的是他的双眼;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同一偏见,遮蔽的将是民智。
所幸偏见并非没有解药。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不如多些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减免自身产生偏见;以“眼见之实”辨别“偏听之辞”,以防吸收别人的偏见。
相信,每消除一分偏见,文明的天空就会多一分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