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消息称,中国内地单身成年人的数量已经达到2亿,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有些单身者很欣慰,原来被剩下是大势所趋。一旦被问及为什么想脱单却还单着,就可以说:不还有2亿人陪我嘛,急什么?
2亿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引子,一条题为“孤独比肥胖更影响生命健康”微博又戳中单身狗们的痛点。七夕将近,伴随着狗粮降价促销以及情侣派发,脱单成了不堪忍受之重。
突然想起室友的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满地都有冷冷的狗粮。你抬头看月亮,发现众星把她捧在手上。
上大学那会,一边憧憬美好爱情,一边不停地接受着两个现实:追求的名花有主,介绍的惨不忍睹。所以对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以各种借口搪塞。我的好友W在秦皇岛海滨一边牵着女友的手,一边在电话里劝我趁着大学时光谈场恋爱。我说我太丑,作为不厌其烦的借口。结果W真的信了,安慰我说,大街上那些缺胳膊少腿的人都能找到对象,你也可以的。
呵呵,友尽了。
毕业后W留在秦皇岛工作,他女友去上海读研,每周见一次面,未来飘忽不定,感情藕断丝连。W有他的坚持和勇气,我换了个借口:“不介意孤苦,比异地恋舒服”。
如今单身又多了一个借口,让很多人显得理直气壮。就好像中国式过马路,人们明明都知道闯红灯不对,可只要一群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群体行为存在并不能代表个体行为的合理。法国群体心理学家勒庞《乌合之众》中说: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但在成为群体一员时,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
我们总喜欢抱团取暖,以为群体的温暖可以转移到自己身上。就好像得知还有很多人单着,觉得自己也可以傲世单身。这种从众或者跟风心态,一点都不理性。如果你喜欢一个偶像,加入同好群体,会有助于加深自己的喜欢。但单身的问题不同,结果很可能是别人嫁给高富帅,你却孤独终老。所以安于单身需慎重,因为有些人单身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有些人真的是被剩下了。
共青团的官微正在着手解决“空巢青年”问题,红红火火地相亲会好像给单身者带来福音。实际上,这些相亲会多是商业赞助或者社会自发,并没有在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干涉。简单地说,虽然有2亿单身者,但国家不至于像你父母一样苦口婆心逼你劝你:崽啊,该找对象了。
2亿只是一个分子,如果不看总人口数的分母、不考虑离婚率等因素,很可能被这个庞大的数字所震撼。震撼之余,还有心理的依赖和仰仗:一旦2亿成为分母,每个人成为分子,就更加不会觉得有何不妥。
据不完全统计,2亿单身者选择单身的原因多是囿于物质条件的不充裕和对象的不合适。只有22%的人们是因为单身主义——不为外界所动的崇尚自由。尽管多数人单身的处境、原因大同小异,但面对单身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既能赚钱养家,又能貌美如花的姑娘们,她们以越来越独立的姿态,控诉着对长不大的男孩的失望。很多人说她们恐婚,实则不然,她们是不想对现实妥协的“宁缺毋滥”,如果婚姻降低了生活质量,何必要委身求全?
女友的闺蜜L曾经有这样的一段经历:L的高中班长一直跟L保持着网上的暧昧,L觉得就差捅破那张窗户纸。班长多次邀请L一起吃晚饭,L觉得盛情难却终于答应。他们先看了下午场的电影,订票的时候,L说美团上票价实惠,班长说自己没下这个APP。L就订了两张票;电影散场后一起喝下午茶,班长很快点了餐,没有问L想吃什么,L点单后服务员看着L说需要先买单,班长无动于衷。下午茶后,班长问L饿不饿,L冷冷地说不饿,实际上已经气饱了,明明是你请我出来的怎么是这种展开?班长说了一句难怪单身多年的话,我也不饿,我先走了,谢谢你今天请我。
奇葩年年有,今年格外多。很多人在相亲中屡屡被拒,单身多年,除了归因于客观条件,诸如女神还没来、别人不够优秀外,是不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原因。
池子在脱口秀中曾经讽刺过当下相亲市场的状态:很多相亲都是长辈出马,本人并不直接出面。就好像两个家庭对接下,就可以决定谈婚论嫁。“我要的货你带来了吗,我这有照片,我们去人少的地方看,别被其他家父母发现。”我没有用婚后生活的琐碎来解释单身扎堆现象,因为我觉得连恋爱都要躲在家庭背后的人,驾驭婚姻的能力强不到哪去。
单身的负面影响有很多。我之所以没有用推迟生育年龄、孤独患者等老生常谈耸人听闻,是因为“没钱才单身”或者“事业为重”的说法由来已久。公司HR部门领导交流过他们的用人观点:“同等条件下衡量两个人,我会考虑婚恋情况。32岁以下的,我倾向于选用没结婚的,他们往往敢拼敢闯不会分心;32岁以上的,我倾向于选用结婚的,他们稳定有责任心。”尽管说的不完全正确,却也流露出一种用人导向,当然如果非要以钻石王老五等极端个案予以反驳,也就另当别论。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永远单身,毕竟“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黄昏”太过酸涩。之所以有那么多借口,有无奈也有期待,有逃避也有否定,五味杂陈。
可借口骗得了别人、自己,唯独骗不了时间。笑着说自己还是个宝宝,浑然不知鱼尾纹已经在眉宇间崭露头角;摊手说没有合适的王子公主,最后与不爱的人携手白头。一方面,空窗期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阶段,而为了脱单急于求成,是一种极端和不安;另一方面,在最好的年龄,不要总是回避,与其安慰自己还有很多单身的战友,不如保有适度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