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被割伤了,它很生气,转身咬住锯子,结果把自己的嘴割破了。
蛇愤怒了,它认为是锯子在攻击自己。
于是它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用尽全身力气想令其窒息,最后,它被锯子锯死了。
到死蛇都不知道,害死它的不是锯子,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你控制不了情绪,它就会吞噬你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在攻击野马时,常趴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
蝙蝠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应归咎于它暴怒的习性。
情绪人人都有,爆发情绪是一种本能,但能妥善控制情绪则是一种本领。
情绪若不加以控制,任其肆意发展,它就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所有美好和幸福甚至是生命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情绪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也许跟很多人想的不同:情绪的产生,跟引发情绪的对象之间,其实没有直接的联系。
简而言之,你看见一只老虎,本能地觉得恐惧,想立刻逃跑,但这种恐惧并不是由老虎引起的。它是由你意识中对老虎根深蒂固的印象老虎是猛兽,会伤害人引起的。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情绪ABC理论。
A是指激发对象(Activating Event)。它进入我们的认知,激发了我们固有的信念(Belief)。这种信念继而引起我们一系列的反应和行动(Consequence)。这才是整个情绪产生的流程。
这种信念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内心之中对自己及外界事物的固有认知。
举个栗子:QQ聊天的时候,对方说了一句「呵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句话都意味着嘲讽和不屑,带着负面的色彩,所以很多人会感到不快。但是,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这样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表述?他是不是不知道这个词的特殊含义?他是不是有别的意思?
同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做砸了,有些人会觉得我怎么又搞砸了,我真是没用,从而灰心丧气;有些人则会这样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失败?原因出在哪里?是不是事先对这个任务的评估出了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负面信念非常常见,而且往往是不合理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当归因了——我们会把一些事情,错误地归结于某些原因,尽管这些原因和结果之间很可能并没有因果关系。
比如:
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搞砸了,是不是说明我很蠢?
他为什么对我态度这么差,是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我?
他连这么简单的任务都做不到,是不是因为无能?
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
这件事情搞砸了,是因为其中有一个非常容易疏忽的陷阱;
他的态度不好,是因为连续熬夜,状态差,心情不佳;
他完不成布置的任务,是因为性格不适合,缺乏经验。
这就是面对同样的事情,通过调整我们的认知,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改变思维方式,做情绪的主人
曾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问:“阿公!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仔细想想其实任何事都不会使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做情绪的主人。你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也可以让自己痛苦,这都是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