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六岁以前的日子里一直生活在那个平凡的小村庄。我曾溜达遍了小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或久或暂那片土地多多少少留下了我的足迹,或者说是我的记忆里总归有它的一席之地。
后来去了镇上住便极少回去,而如今在郑州上学,更是难以回去。幸而某天老师留下一项写作作业,我正头疼寻思着写些什么时那段记忆便在脑中涌现继而变得鲜活起来。我想我就写它了。
和煦春光里,一望无际的麦田上,大人们随意的站在地头或喜或忧的讨论着自家麦地的麦苗,而也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小孩子在麦苗上玩耍,麦苗被折腾的东倒西歪。大人们并不阻止,且是些小孩子还能捅出天来!当然,孩子们怎会满足于在麦地里玩耍。他们奔跑着去寻找藏在路边不知名的小花,他们小心翼翼躲开蜜蜂去寻散发着淡淡的花香的源头,他们享受着轻柔的风拂过脸颊又拂过大地。他们在春的季节里野蛮生长,无拘无束。
炙热暑气里,知了叫的人生烦,太阳烤的人心焦,连河里的鱼儿都躲了起来。中午的大太阳使屋里的暑气积聚到巅峰,头顶的吊扇吱呀吱呀地响着,散发出一股一股热气,似是在诉说着什么哀怨。屋外的树林里偶尔掠过丝丝缕缕凉风,如此一来家家的男女老少便在午饭时端着各家的碗聚集在树下,哧溜哧溜的声音从不同的树根下传来奇妙的汇成一部协奏曲,待各家收拾了灶台,顶着鼻尖几滴晶莹剔透的汗又重新聚在树荫下,在这时谁家破开一个刚从井中拎起的西瓜分给众人,和着瓜的清甜男人们开始侃天侃地,女人们家长里短,孩子们总舀起一瓢瓢井水闹天闹地。这盛夏的酷暑仿佛在树荫下消散,在瓜甜中消散,在清冽冽的井水中消散了。
秋的脚步近了,书上总说秋是金色的。我想我所见的秋的颜色是渐变的。瞧,刚入秋的庄稼杆是青色的,这时青和黄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平衡。再过几个星期,黄色就占了优势,大片大片的金黄占领田野,这时的虫啊鸟啊在这片金色的田野中欢腾着雀跃着。再等等,你瞧,秋啊又换了一身衣裳。深褐色的土地啊世世代代滋润着这里的子孙。
等到冬天来了,大雪为大地披上洁白的衣服。这样她就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
而这时的小村庄也逐渐闲了下来,农忙时家家连轴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人们晒得黑黢黢,累的瘦小。冬天自然就到了养膘的时节。
我记得奶奶常说冬天啊人得吃饱穿暖,来年啊才会有好的气力。往往大雪一下就是好几天,闲来无事的人们就聚在一起。前院后院的邻里聚到一个屋。红彤彤的火盆散发着热气,木柴烧的噼里啪啦,偶尔溅起的三两火星往往使女人们吓了一跳,生怕哪个不识趣的火星子烧到自己的花棉袄;而孩子们则是乐的直叫好。当然了,事后少不了各自的母上大人送来的一记眼刀,孩子们便又讪讪的规矩下来。
但是孩子嘛,活力总是用不完的,不需一会儿便又想出鬼点子,一个个溜到屋外,在冰天雪地里玩个痛快。往往会抓起一把雪趁其不备塞进某一个人衣领子里,然后看着某个倒霉蛋倏的蹦起来疯狂的抖擞着自己的衣服,剩下的逃过一劫的小孩子们便哈哈大笑。
现在想来令人莞尔,在那些个冬日里是没有什么常胜将军的,或多或少脖子都与雪亲吻过几次,一边吸溜着嘴一边却还是乐此不疲的疯着闹着。
说到吃,冬日里的美食不禁让人连咽口水。一碗肥美的新鲜鱼汤,一锅荡着葱花的牛肉粉条,平日里吃来泛腻的猪肉在这冬天里也别有滋味。单不说五花肉,红烧肉,梅菜扣肉啥的,只是一个腊肉变着花样得吃也可以吃上两三天不重样。更别说冬天里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温几两黄酒,点着炉吃着火锅的日子有多爽了。
父辈们推杯换盏之间,总要逗逗自家小孩尝一尝那辣酒,许是看着那小孩子逗趣的表情心情愉悦?这就不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了。酒足饭饱后,大人们随意的坐在凳子上,抽出根烟吐云吐雾。透过烟雾和蒸汽我看见屋外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
我也曾坐在爷爷那辆老式自行车的后座看着路两旁倒退的的小树,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畅想着我的十八岁。
我也曾在晨光中随着大人去地里干活,虽然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坐在地头,还不知足的嚷嚷着想要回家。
我也曾在村里那条小河里和小伙伴玩耍,时不时飘过的水草,偶尔从脚边遛过的小鱼,以及男孩子们手里抓着那灰不溜秋的螃蟹。
随手掬起一捧湖水,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天空中亮晶晶的。那时的小河清澈见底,那时的小村庄和谐宁静。
在那片土地上,我曾放肆的与伙伴嬉戏打闹,我曾无忧无虑的在广袤天地玩耍。
我不用关心成绩如何、学业如何、未来如何,也不用忧心人际关系怎么样。我可以放肆的哭笑打闹。
而如今,故乡只剩冬夏,再无春秋。
我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时不以为然,春夏秋冬岂是你想不见就不见的!现在想来颇有一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自我高中起,关于那片土地的记忆就渐渐被新鲜的事物冲淡且抛之脑后,偶尔回去一次,也被那些陌生的事物冲刷着喜悦和记忆力的一切。离开一个地方久了,它就只活在记忆中了,那些好的不好的事物在这回不去的时光里都变得美好异常。
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路连接千家万户,一种又一种娱乐设施建立,一座又一座工厂开工。春天的麦苗可以放心的生长,夏天的暑气被阻隔在空调房外,秋天的外衣一瞬变得土褐,冬日里皆是暖阳。故乡故乡,何为故哪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