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闫安
梁晓声几乎是古典现实主义者。似乎离现代时尚的社会很远。他是一个特别爱较真的人。前些年看到他对亲身遭遇到的一些不平事,就认死理较真,不走了!这曾经让人担心。
就象我失去联系的一个朋友,同样喜欢较真的刘小炮一样。有次他说遇到违反公共道德的人,停下讲道理,“也不走了。”
老实说,我可做不到这些,往往自我搪塞蒙混过关,但因此会更加敬重他们。
这种认真劲,特象当下那些特权思想的各类自我虚荣露馅、损人不利己的重庆宝马、劳斯拉斯霸占救急通道,以及写着三流作品又说能够闻到地铁站味道的作家女之类。
但是两个极端。
我是很喜欢梁晓声讲带着他北大荒扛木头还有哈尔滨道里区的原汁原味的老故事和书本的味道的人。自己也戴着耳机经常坐地铁还有公交。也只有这样才能感受、体会、欣赏梁晓声这部获得2019矛盾文学奖的《人世间》。小说以上世纪改革前后50年为背景,似乎离得有点远。但小说故事背后的精神价值和人世间主题思想,一点都不过时。
他还是我们民盟的盟员。这样距离又很近。特别是北京民盟参会,有次发了他刚出的厚厚的《人世间》上中下集。提兜里面装着带回家。放在书架上。冬季假期的夜里一口气读完。
又回到了上个世纪跨度五十年的历史,北国冰城老企业、班组同事、家属大院、困难中的互助和真情,当然也少不了年轻人的哥们义气和读书就业后人生历程的各奔东西,后来又因缘际会人到中年,突然见面却又亲热又生份了起来。
小说中的那段历史,包括了当时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要的社会变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等。人物主线的周家兄妹和父母一辈改变多多。
不变的是哈尔滨光子片街道的那些皱皱巴巴的泥巴路,后来的石子路、水泥路,以及挖开重修的柏油路,甚至路名都保留了下来。而原先那些记忆中的高耸烟囱的厂区、平房集聚的家属院,冬天的家家炊烟,以及冰溜子、冻白菜、冻豆腐,还有偶尔见荤腥改善打牙祭等等,生活里和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后来有的消失,有的也见多不怪,有的疏离,有的又如进入时间快轨而身不由己了。
………
正如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际遇一样,原先追求的、完美的、般配的、理想的、幸福的生活,往往在现实面前是赤裸裸的支离破碎、肝肠寸断、痛苦挫折、绝望挣扎、流离失所甚至漂泊江湖。结局而言,更多的是妥协了理想与现实,随时间的推移,那些沉淀下来的铁疙瘩一样的满足感和拥有感。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平平淡淡却有滋有味,然后逐渐的老去。
小说人物,不如想象中的高尚,但也绝对不卑下。无论当官、做学问,还是普通工人,还是残疾健康,还是省内国外,还是街头守摊或宝马香车。
似乎小说作者梁晓声掩藏背后的观点,就是“谁谁谁,都是各过各的。不翘。”——不就是原先院子里出来的王五、张六、朱七、冯八,以及赵钱孙李吗?当然也包括早些年哪些流亡到哈尔滨的白俄社群斯基等。
过去的厂区家属院、街道等,也是社会温情温暖、好人好事、互帮友爱最多和最值得留恋的地方。看似有点风风雨雨、逆来顺受,其实是顺昌而欣然而得。骨子里的是中华传统的道德和伦理,一直在驱动人物、家庭、人际的成长、维系和交往。每天都过得扎扎实实。难说欢欢喜喜,却一定有滋有味。
难以想象,小说《人世间》里面这些善良真心的人们中,会理解上面那些炫富、没有公德、闻不惯地铁公交味的男男女女娘炮们,以及当下外强中干的霸凌,尽管那一小撮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相反,则是意志坚强、同仇敌忾,“一声吼”和“下命令吧”。
也因此,彰显出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人世间》获奖意义指向。文学提炼了现实中的真善美,鼓舞和肯定了社会大众群体的精神共鸣和价值认同。文学阅读,既有出世放下的审美体验,又能温暖人心和坦然面对。
现实主义的作品就更是。包括梁晓声的《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印刷和装帧也大气敞亮,字体、间距等,阅读非常舒服。值得收藏或者分享。不象时下一些的文学纸质作品,有些挤挤挨挨,羞羞答答,欲拒还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