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的课程,聊到自控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提升,自控力的基本原理等,这节课聊聊回顾本源看自控。
彻底了解一件事,首先概念需要清晰、准确、必要。就像李笑来常说的:
概念与关联,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核心,随之产生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价值观决定你的选择,而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一个概念学透了,明白了概念之间的关联,对这块的知识才能说掌握了。
对于自控力,也是如此。我们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让自己因此困难重重。所以,首先一起来剖析,“什么是自控力”这一概念。然后,再看之关联的六大概念。
一、自控的概念
1、自控力的原意
《自控力》的原本书名是willpowwer instinct,直译过来就是“意志力本能”,作者kelly认为人的意志力是天生就有的本能,每一个人天生就有自控力。相信听过第一二堂课的同学,都还记得吧?
2、意志力又体现在哪里呢?
具体来说,书中开篇认为,意志力体现在:
“控制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这个定义人人都听得懂,可是,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吗?
老实说,人不可能100%控制,能做到某一层面就不错了,比如50%。
再说,人可能部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控制注意力难上加难。是不是有一天可以控制?这是有可能的,不过需要专业而漫长的训练。据说,非常有善根的专业修行人,最快的速度都还需要7年。
3、既然如此,当我们在自控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
我们在谈论的,是跟自己的关系。我们与自己,就像跟其他朋友的相处一样。如果跟自己的关系拧巴,那么自控通常都是困难而不愉快的,跟他人与世界相处起来,也一样。
听到这样的解释,是不是会觉得轻松很多?
说实话,当我自己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都觉得如释重负。终于不用整天说控制自己了,主要是难以做得到。而且,那些吹嘘自己自控力强的家伙,往往以失败闻名于世,总是会在某些方面会失控。比如,号称“意志力超强”的“自控达人”奥巴马,始终戒不掉抽烟,总是偷偷抽。
自控力的概念,最终看来:
自控,是一项极其耗费能量的活动
与其说自控,不如找到跟自己谈判、协作、合作的方式,协作三脑,在自控力不足的先天条件下,互相合作,一起成长。
二、有关自控力的小规律(不如这样跟自己合作)
对于“自控达人”来说,提供思考方式与执行原则时,一般认知在先,践行随后。相信我,只要你对于自控力的认知多一些,你就会对自己的失控更明白,反而更有自控力。
小规律1:自控力像肌肉一样存在极限,易损耗
因为有限,所以要把自控力用在重要且紧急,或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因为有限,就会想省着点花,不要在那些小而繁杂的事情上浪费。
比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穿衣打扮并非当天最重要的事情,可是早上往往花很多时间找衣服搭配,如果没有配好又影响心情。
且看这些会省着花的大佬们
这块,最绝的是facebook的扎克伯克、乔布斯,穿衣服都是同一套,不用花时间、精力去选择,完全不用思考。
1)乔布斯:黑色套头衫+牛仔裤+球鞋
2)盖茨从年轻时开始,就有自己标志性搭配:衬衫+V领毛衣。
3)扎克伯格:灰色T恤+牛仔裤
小规律2:一般人,早上自控力能量比较充足
可以选择早起去做重要且困难的事情,比如运动、冥想、写作或者做计划。
小规律3:自控力可训练,“自控力肌肉”
把你持续重复要做的事情,变成例行公事或者纳入习惯系统。
1、例行公事针对于一些生活、工作中可能不断出现,不断重复的小事情,甚至可以设计成有仪式感的小开始,让人觉得很有仪式感、幸福感
写成例行清单,贴墙上:
提前一天晚上搭配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当然,我们一般人没有这么极端,还是要注意下搭配的。可以把“每天晚上整理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搭配放好”,变成例行公事。)
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情,例行去洗水杯、擦桌子、浇花浇水的“仪式感”
很多人回家后第一件事,例行去洗手洗澡
每天10点去上班,提前约好车
每周日例行买好下周所有的吃的食材,写出自己的食谱
每天打扫房间10分钟
……
感觉要写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很长,而且还可以带着微笑不断写,这清单可以称为“微笑着的小确幸”。
2、纳入习惯系统
人是习惯的动物,人至少70%的活动都是习惯的动作,不信你记录几天试试看看?
连我回想了自己一周吃的东西,走的路,发现大同小异的,挺可怕的。生活可以简单点,思想却不能总是老样子,成长需要培养好习惯。习惯分两种:
1)微习惯
例行公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微习惯,就是那些耗费自控力特别少的例行动作。比如:
每天写200个字,开始练习写作
每天写日记,记录当天的所思所想。比如通过写日记,我开始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真是惨痛啊,认识真实的自己几斤几两。
运动:一个磕大头,现在终于变成2位数了
推荐必看参考书,简直是《自控力》的姊妹篇《微习惯》:
2)核心习惯
核心习惯是那些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固化下来的,比如早起、读书、写作、冥想。具体养成时长看个人,我养成早起的习惯快花150天了,而冥想花了3-4年才养成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
微习惯可以作为核心习惯的预热、先行。核心习惯也是一旦养成后就长到身上的,哪怕有一项都受益终身。想想也太有成就感了,对不对?
小规律四:适当自控即可,自控力太强也有代价
这年头,似乎说起自控,人人都觉得兴奋得不行,必须要100%把自己控制住才罢休(也有一点控制不要的那种逍遥派)。这可能是因为,平常放纵太多,对生活和工作失去掌控力,所以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凡事以中道为宜,自控也是如此。为了避免讽刺性反弹,我们适当自控就可以了。
说白了,我们能在今日最重要的三件事或一件事上,花费自控力就了不起了,其他方面降低标准,该放就放放。有时候也要鼓励自己及时享乐,比如出去玩就玩痛快点。会玩才会学,会放松才会专注。
三、自控本源:自知之明
就像跟同事合作一个项目,越了解对方,就越容易更好地跟他人合作。跟自己合作也一样,同样要多多了解和认识自己,提升觉察力。毫不夸张地说,自知之明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无怪乎《自控力》作者在序言中说,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
(一)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了解自己的失控,为何失控
做记录呗,比如可以写日记或者回顾,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失控状态描述的方式,记录一周就有“大数据”可以参考了。
有大数据,可以再根据“失控类型”做归类。根据全书内容总结九大类:
1、不了解跟自控力相关的大脑常识
2、压力太大,因压力而失控
3、忽略了自控是有限的,滥用或低效率地浪费掉
4、未践行自控力的常规提升手段,自控力能量不够(运动 休息)
5、“道德许可”效应
6、多巴胺效应
7、情绪低落
8、缺少自控的环境或者小伙伴支持,被失控的同学“传染”了
9、太过自控,引发讽刺性反弹
对照每一类去打钩,看自己失控在哪一类多。再根据聚集的类别,对症下药。
(二)自控理想态:时时专注而放松的生活,可以有
当然,如果时时能保持专注而放松的状态,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有没有可能?
有。
方法:慢慢呼吸(心率变异度)、冥想。
1、慢慢呼吸
2、冥想
除了解为何失控外,冥想都依然有巨大的作用,特别适合了解自己用。当我们越了解自己,越可能跟自己好好合作,也越容易逐渐找回生活与工作的掌控力,成为自控达人。
结语
所谓“回顾本源”,就是不断回到自己,往内看,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未来与成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