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渡边淳一的一本随笔集,本书的开端,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二战后日本社会的境况。
从二战后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沉重,到饥饿的母子去黑市买大米,从给归国士兵煮“振兴稀饭”到发现热闹振兴的美国兵集市占领地,从男子学校里卫生间墙壁的羞羞的“厕所文化”到作者自己的纯情初恋,再到外卖偶遇热情的“扮扮女郎”,作者以简单、直白的笔触,从很多个生活小片段里,描绘了战后日本从凋敝、衰败到逐渐恢复、振兴的图景,真实的刻画了战后日本的民生生活、政治立场,也回忆了自己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大学生的成长经历。
读了这本书,也许能更直观、深刻的体会到,日本社会对于前苏联的恐惧与敌意,对于战败于美国的一种隐隐的安心和崇拜,对于朝鲜人的压迫与歧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年轻日本女孩,崇尚欧美文化,都喜欢消费欧美品牌的奢侈品,男性在闲暇时光里,以打高尔夫球作为自己阶层的一种彰显和炫耀。
在书中渡边提到,即使日本国内也有反美的思潮,也会就反对《安保条约》进行集会游行,但是作者认为这不过是青春年少的逆反而已,他认为美国提供了军备保护,大量节约了日本的军备开支使得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增长、腾飞,作为补偿,日本提供冲国土等作为美国的军备基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他从不参与反美活动。
书籍后半部分介绍了渡边淳一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初期是描写了自己学医的热望与对解剖学的热爱,谈到了在解剖室里看到“尸体”时,自己的重重联想,细细读来却并不令人恐惧,而是充满作者了一种对人性的尊重的思考。在他看来,每一个生命个体,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组织、结构、排列、分布,名称与位置都与解剖学教材描述的别无二致,绝少例外,人人充满了一种高度的一致性,但是从每个生命个体的生前经历、精神世界与个人体验来说,每个人又高度的不同,作者甚至从解剖时发现的一枚胃里的葡萄籽,对“眼前人”展开了热烈、灵动的想象。作者即便是在学医,也展现了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思考与好奇,也逐渐展示出在创造与艺术方面的天赋。
本书的最后,花了较多笔墨描述了作者所在大学的一起心脏移植手术的故事。a教授展露头角,完成了日本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渡边也全力支持欣赏,为a教授的不迷信权威、率先作出轰动日本国内的尖端手术而欢呼,
可后来手术者被发现了伦理丑闻,有证据显示,供者在术前未被切实测定已经脑电波死亡,渡边由于早期的公开支持言论,而陷入了自我怀疑和外界压力冲击的漩涡。最终受体发生严重排异反应而去世,手术宣告失败。这一风波除了带给手术医生影响以外,也给了渡边巨大的心灵震动,成为作者离开医学界的动机之一。
在这部分描述中,作者真实袒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于所有胆怯、怀疑、恐惧均毫不掩饰,读来真切可信,也包含着作者对医学伦理、人文关怀的思考与敬畏。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随笔集,直白、简单、真切是它的特点,它似乎是一副速写画,或者一张素描作品,勾勒出渡边纯一的成长故事与周边环境。好的语言都是朴实无华的,平淡之中方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