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毕生祈求,来自你的温暖——我亲爱的家人。”
这是一封遗书。
来自云南十五岁的初三男孩。
男孩选择在新年第一天自杀,新闻一出,网友哗然。
在心痛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是何等的煎熬,才会形容自己的童年阴暗无光;是何等的愤恨,才会在选择结束一切的同时,一字一句对父亲写下“希望下辈子你我互不相识。”
“上帝把他们送到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遗书内容
家庭,从来都是一个人最初去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起点;而父母,是孩子最初与永远的老师,没有之一。一个人变成什么模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人格定型时期长时间接触到的人,比如父母。
一个人的身上,往往能看到其生长家庭的缩影。
在查询上面的新闻时,我发现并非只有这一个案例是因为家庭不和睦,父母不友爱而引发的命案。一波波因爱生恨,生怨而走入歧途结束生命的大有人在,甚至在新闻下面留言的,也都在说曾因此而差点做出蠢事。
看得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为什么家庭不和睦会影响到孩子?为什么现如今很多孩子如此轻视生命,是承受能力太差呢?还是不惜以生命做要挟想结束这日日重复的噩梦呢?
假若你经历过家庭不和睦,父母永远当着你的面吵架的日子,你就不应该在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后在背后说:“是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差。”
你知道一个家庭对一个人,一个孩子的重要。一个人所有的底气,所有待人接物的方式,所有温暖和力量都来自这个神奇的地方。
“人如飘萍,家为根基。”若根基饱满,飘萍才能盛开花,结出果;但若根基不稳,试想这飘萍,会变成什么样呢?
家庭教育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这与是否初为父母无关,而是在自身的成长中就能够觉察出来的事情。对于孩子,不该打骂,因为他们涉世未深,他们走的路没有成人那么多,受到的教训没有成人那样有切身的感受;也不应该溺爱,适时的警告与阻止能有效的防止孩子成长为满身戾气,目无尊长的不良之人。
对待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请你温和一些,耐心一点,不要将你生活里的不满和愤怒,撒在孩子身上,想说的话好好说,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的孩子惧怕父母,有的孩子躲避父母,有的孩子远离父母,有的孩子支配父母,有的孩子打骂父母,终其原因,都是教育出的错。
我曾看过网上盛传的视频,一个男孩为了一双阿迪达斯的鞋,让做快递工作的父亲跪在自己门口大声喊骂。
中华文明向来盛行“百善孝为先”,“以和为贵”,为何到了现在,本该最和睦敬爱的亲人之间,问题反而出现的最多?为什么一个父亲,辛苦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竟到了对儿子下跪起誓的地步?
长辈忽略了教育,小辈忘记了孝顺。
事实上,无论如何,作为将孩子生养成人的大人,永远都应在孩子面前有不可替代的权威。作为一个父母,他是有权对你的人生过问的,而一个孩子,是有绝对的义务,去孝顺与尊重这个给予你生命与能量的人的。
只是在这个很容易分得清楚的事情上,很多人反而容易过度。大人忘了节制性的插手,距离性的尊重,小孩忘了本能的孝顺,把过度的关心和打骂当成侵略与支配,而所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追根究底不都来自这一点吗?
坏就坏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不能让一个有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每一步都按照你想要的步骤去走,而当这个灵魂反抗的时候,你就强制性的去打压。
每个生命,都是需要尊重和爱护的。
当你抱怨你的孩子:不够独立,不够勇敢,拖拉磨蹭,脾气不好,不懂礼貌等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可能孩子的这些毛病,99%都是家长的原因。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可能是因为你与他亲密度不够,他渴望与你接触。”
“如果你的孩子在撒谎,那是因为你曾经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反应过度。”
“如果你的孩子自信心不足,那是因为你给过的建议多过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神神秘秘,什么事都不愿意告诉你,那可能是因为你总爱打击他。”
“如果你们的孩子容易很快就生气,可能是因为你给予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正确时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孩子行为不礼貌,那他们可能是从家长或者身边其他人那里学来的。”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重视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强,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拿他和别人做比较。”
“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坚持自我,那可能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训斥他们。”
“如果你什么都给孩子买,他们仍然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是因为你没有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可能是因为你帮助他们的速度太快了,不要为你的孩子扫清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长大,决定了ta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你永远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也能时常告慰自己:“希望下辈子,我们仍能有如此深厚的缘分,成为一家人。”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因为家庭关系而放弃生命的灵魂,愿悲剧不再发生,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关爱与真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