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小长假,谁还不参加几场婚礼,就算不参加婚礼,出门也会遇上几辆婚车吧;这个假期,因为穷,哪儿都没去,就回了趟老家,参加了一场没有随份子的婚礼。
婚礼的主角,其实和我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乡里乡亲的绕八竿子,也能搭上些关系;新郎的父亲,是我的父亲的徒弟,就这么层关系,按辈分算来,算是我师兄的儿子结婚。
本来他结婚并没有邀请我回来参加,但是这事儿他的父亲告诉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又通知了我,我借回我们这个五线小城市出差办事儿之便,回来充个人数,凑个热闹。
原本想着,他们家族势力并没有多么大,应该人不多,但是回来一看,嚯~30桌坐不下,不得已又临时增开了几桌。
等到落了座,会发现,来的人群中包括新郎新娘的双方家属,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乡,同谊,同事等等,尽是些不认识的,坐到一起,会自报家门,互通姓名,有的还需要报上父亲的名号,才会让对方:“嗷~你是庆行叔家老二”。嗯嗯嗯,是的~然后聊天就会进入尬聊模式:“啥时候回来的?啥时候走呀?在哪里工作呀?做什么呀?有对象了吗?准备啥时候结婚呀?”然后又是一顿恭维+来自长者的“问候与关心”:“赶紧结婚啊,买房吧,多挣钱巴拉巴拉一大堆”~
或许是因为十一放假,酒店后厨准备也不够充分,每桌十多个菜,有三十多桌,上起来,自然比较慢,基本上是前边的净了盘子,我们这儿刚上来菜,特别是最后的时候,前边的人吃完饭都走光了,我们这儿才开始上最后几个菜,这一点明显感觉,不论是新郎新娘这主角,还是酒店方,都没有照顾周到,但大喜的日子,大家难得一聚,都不会以此为意。
其实感触最大的还是结婚主角本身,新郎大我一岁,和这新娘在几年前就经人说合,但那时新娘没有同意,不知当中发生了什么;过了几年又同意了,有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许说的就是他们吧。
回家后,和父亲聊起此事,老父亲说道,是不是因为新郎那会儿还没买房买车?亦或是新郎还不够成熟稳重,还需要历练几年,人家新娘父母毕竟嫁女儿,不会轻易许给一个三无男人吧,这么一说,好有道理的样子。
车,房,这些资产,不是促成婚姻的绝对必要条件,但是一定是重要因素。因为车,房等资产性投入,意味着承诺,同时也意味着对别的女孩儿机会成本的放弃,更意味着,我会对眼前这个女孩儿一心一意的好,换个通俗点语言:就是年轻的男生,给这个女孩儿买了车,房,就很难给别的女孩儿买车,买房(别和我说王思聪,他这种人不在此列),车,房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
对车、房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是考量双方家庭门当户对的重要指标,但也只能算门当户对中的财力指标,不算全部,其他还包括双方父母的职业背景等乱七八糟的,我们不予展开。
对车、房问题的具体解决,则是考量2人爱情的重要尺度;男生家庭不能说一无所有,但也确实拿不出什么大钱支持男生结婚买房,这个时候,女生的态度尤为关键,既不能说我为了你不要房(直接不顾后果的说不要房,这个真的很愚蠢,女生要慎重),更不能直接说,没关系我们一起还房贷,让男生放松警惕,觉着有女朋友和自己一起还房贷,真好,我就继续自由逍遥快活,不降低任何生活标准吧,这也不对,这个尺度具体怎么拿捏,我没有更好办法,只有一条建议,女生可以对男生直言相告。
结婚,对很多人来说,是年轻时候的一件大事,甚至也是很多普通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亲朋好友祝福的时刻;也同时意味着单身自由生活的结束,从此开启了由“我”到“我们”的过度,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必须要考虑2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融合与共同,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人再一次真正成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