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迄今为止,唯一做的算叛逆和出格的事就是
在研究生考试考场上睡了一会,后来抵不过满教室认真答题的对比,以及内心深深的不安,又重新提笔开始作答,但最终的结果在心里早有定数。
过了一个有点不一样的春节,表现在周围的人都开始问你工作找的怎么样、有男朋友没、考研考的如何。
年初,一心扑在找工作上。各种校招、社招纷至沓来,每天奔波在笔试、面试的路上,还有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不断迷路。大四党+考研失败党的迷茫、彷徨、无措等众多负面情绪在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在陌生的大姐面前情绪失控。感谢不知名的大姐的安慰,陪伴我度过三个小时的时光,安慰以及那些温暖的话语让焦躁的心安定下来。
2.
面试回来,又一次迷路,一个人站在公交站牌下苦等公交,第一次发现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车流显得那么讨厌,眼泪一直在眼眶徘徊,却始终不肯让它落下。接到妈妈的电话,害怕开口说话会泄露出自己的脆弱,于是一直用“嗯”“是”“不错”等词代替。
当晚考研成绩揭晓,和预料一般没有悬念的失败,捂着被子狠狠的哭了一场,有解脱,更多的是难过,以及自我的厌弃。以为自己选择放弃,早就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却还是为曾经坚持的一年痛哭不已。
3.
经过笔试、一面、二面,开始在
全友家居总部实习,以为一切尘埃落定,却只是煎熬的开始。每天6点50起床,穿过黑暗笼罩的校园,和穿着制服的大四党们挤上公交。不断倒车、打卡,被压抑的一天又一天。似乎真的没有做好准备,规矩、制度,以及谨慎思考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前辈让去行政部取东西,却被晾在行政部的大办公室里,尴尬,空手而归,忍受前辈的抱怨,最后从别处得知前辈和行政部某人的恩怨。
讨厌这样的氛围,讨厌被拘束的行为和话语。实习期间情绪一天比一天低沉,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午休时间,和学校张老师 通了电话,告诉她我的困惑与无措,
“你现在像在岸上的鱼,鱼缺了水怎么行呢,这里不适合你。”
最终,离开了让我感到窒息的地方。离开时转身看了那栋大楼,长长的松了口气。
不明晰自己到底要什么,但知道不想要什么。
4.
年初在大成网实习,那时候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去人民南路的办公室。天还没有大亮就起床,提着电脑去赶公交,养成了不吃早饭的坏习惯。找找新闻,快十二点在办公室的小厨房做饭,带我们的陈老师厨艺不错,学会了一道菜:虎皮青椒。偶尔跑学校采访一下,回来写新闻稿,给陈老师改,再挂在网站上。现在回想起来,这份实习最大的收获大概是学会了一道菜,认识了几个不错的姑娘。
5.
上半年的后3个月,在现在的工作室实习,以及准备毕业论文。
四月比较安定,和工作室的人相处很愉快,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跟着他们一起工作,接触到许多全新的知识——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进入这个行业。
五月,比四月忙碌一些,闲暇时间写着我的毕业论文《从杂剧看关汉卿的女性意识》,在老师的批评与帮助下不断修改。二稿写好后交给了胜男姐,请她帮着修改,论文字数增加到近三万字。
返校,见到了嘉妍、琼宇、伊惟……感觉到开年来最大的快乐。第一晚,一夜无梦,真好。
没想到自己是班上第一个进行论文答辩的人,17日到校,19日下午答辩,直至答辩前的中午论文仍在修改。
感谢赵老师、李老师们给予的指导,当然,最爱的还是论文得到的高分。
不愿写别离。
感谢你——内蒙古大学,虽然有过遗憾、抱怨,但更多的是美好,不悔遇见。
6.
六月,繁忙的一个月,微电影剧本终于敲定。渐热的天气里,四处拍摄找景。难得的周末便瘫在沙发上,抱着电脑,写着签约的图书工作室的稿子。
这期间写了十五篇,《负面的人》《你随我去 众神遗弃的城》《说佛》《走着走着就散了》《现在的你还哭吗》,以及七篇古诗词鉴赏,《词中泪 留人醉》《遇见最美唐诗》《春江花月夜》《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当浮生是梦中?》等,以及董竹君的散文传记,微电影《心光》等,痛并快乐着。
7.
七八月,工作清闲,但那其中有我想了解的东西,也就自得其乐,更重要的是,很喜欢那种生活节奏。按时起床,挤不算远的公交,知道今天要做什么工作,做完之后还有工作之外的目标在循序渐进,身边也都是相处愉快的人,不用刻意。晚饭后扎起头发,伴着音乐开始运动,内心一片安宁,有人四下安稳,有人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出一身汗,去浴室洗个热水澡,然后干净清爽地瘫在喜爱的被子上,生活不能更愉悦。
8.散记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家人。
今年和往年一样,并无大的变化。对父母多了一份理解与心疼,越来越爱在妈妈面前撒娇,说甜言蜜语哄她,每当想到妈妈,便也有了的力量与勇气去面对现在和未来。
两人食。
和慧姐两个人住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花很多时间在吃食上。今年学会了熬大骨汤和银耳汤,攻克了番茄炒蛋的难题,小青菜比以前炒得好吃些,闲暇时自己重温了童时发豆芽的乐趣。
开始对以后的生活有向往,感到幸福。
电影 。
2014看了三十五部电影,还停留在看故事主题的层面,《素媛》《熔炉》《黑暗中的孩子们》《辩护人》《十二怒汉》《金福兰杀人事件始末》。会比较喜欢关注现实、有烈度和深度的类型。年末接触到金基德,把能找到的他的作品一口气看了一遍,喜欢到不行。果然我还是一个对黑暗和人之丑恶太着迷的人。而相较于人本身,社会与世界如何,就太不值一提。
读书.
2014只读了不到三十本书。
《浮生六记》,今年读过最动情的作品。愿意不顾现实沈复是何人,去相信他们夫妇,本来就是那样动人的。
《中国人在梁庄》《中国人可以多生》《陈志武讲中国经济》,具体可感的现实与宏观政策的理解,都讲得清楚明了。
《童年与社会》,得来颇费功夫,终究却失望。但正所谓抛硬币让人清楚自己的偏向,找书的过程里,渴望读到的内容也就逐渐浮现。但童年,还是没能彻底整合出来。也没什么不满,这条路漫漫,不想求索也会被自我推着往下走的。
《庆祝无意义》,一把年纪的昆德拉可能是想清楚了,也可能是妥协了,搞不清。于我来讲,却实实在在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上推了我一把。再次感谢昆大叔。
9.
终于没那么多问题要拿来不厌其烦地重复问很多人,可以从头开始踏实学做事。做人我不会,做事也还不会。虽然早已成年,离三十竟也不远,好惊吓。但似乎从没意识到这一点,总觉得自己还是,十多岁吧,开始有自我意识,才刚刚有所觉醒的那个年龄。一直停留在那个年龄的状态——手电灯光把手掌照得通红,会看清暗色的血管,似乎看得见血液流动的样子,会对此惊奇的状态。
2015年,该把自己从十多岁拉出来,能放在哪一岁也不清楚。还是有犹豫和畏惧的。新的一年学会吉他,写出自己满意、大家满意的微电影剧本,顺利拍摄出来,开始新的阶段。
10.
差点忘了,今年还做了一件可爱的事,国庆回家从曾经的书本里翻出了曾经写过的一份情书,青春时期最单纯的懵懂,默默喜欢。如今,对那段模糊的记忆仍会感到一丝温暖。至于说到的可爱的事,那就是兴致勃勃地修改了那封情书,还续写了一部分,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把它送到对的人手中,在他看时,一字一句,默默诵读。
为什么会去做这样一件事,大概是因为怕自己温暖的部分流失太快,往恶的方向走得太远,担心回不来。当下也还是担心,回顾这一年,看了很多,对很多不满意,对自己也不满,连写东西其实都很烂。自身的成长,仅仅只在于坦然接受了无意义,并在这虚无里要竭力去抓住些真和美,对爱也并非全然不信,只在于这抽象的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