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晋国公子重耳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终于回到晋国成为了晋国国君。
此时南方楚国正雄心勃勃地想要北上,中原诸侯无不震恐。晋文公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军,于是在践土大会天下诸侯,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承认其“伯”也就是霸主的地位。
因为古代崇尚人治,所以当某个国家的一代英主去世后其国家一般会迅速衰弱,失去霸主地位。不过晋国却是一个例外。晋文公去世后,秦国出兵攻取当时依附于晋的郑国。当时秦国是文治武功的秦穆公在位,更有百里奚,蹇叔等辅佐,然后在崤山秦兵还是被晋国打得全军覆没,大将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蹇叔之子)也被晋国俘虏。后来秦国又数次对晋用兵,丝毫占不到便宜。秦穆公无奈,只好向西发展,欺负少数民族兄弟去了,“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所以秦穆公作为五霸之一是有争议的,因为由于晋国的存在,秦穆公在中原诸侯国间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力,秦穆公的“霸”只是称霸西戎而已。
不过和晋交兵次数最多的还是老冤家楚国,整个春秋中后期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晋楚争霸史”。楚庄王在位的时候,楚军在邲城打败晋国,并问鼎于周王室,称霸诸侯。后来晋国在鄢陵再次打败楚军,并射伤楚共王的眼睛,夺回了“伯”的称号。晋楚之间像这样来来回回的大小战争打过无数次,千字文中说“晋楚更霸”,但总体来看占上风的还是晋国,所以史称“晋号世伯”,世世代代都是霸主。
在春秋中后期,晋国北御戎狄,西抑强秦,南攻荆楚,东服齐鲁,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强国。
晋国强大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地理上,晋国同秦国一样临近戎狄,在与野蛮山戎的长期作战中造就了山西卒远高于一般诸侯国的战斗力,连自古耐苦战的秦人也不是其对手。另外,晋由于历史原因极不信任自家公族(有兴趣的可以自查下,关键词,曲沃),所以独创了六卿(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世卿世禄制带来的弊端,扩大了人才的来源,对晋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晋国最后失去霸主地位是在春秋末期,在与吴国的会盟中承认了吴王夫差“伯”的地位。不过夫差的霸业只是昙花一现,回国便败于勾践并被其所杀。而吴国其实也是晋国一手拉扯大的,因为吴位于楚的后方,在晋楚争霸时,晋国扶持吴国使其强大,然后骚扰楚国。
公元前403年,六卿中剩余的韩赵魏三卿瓜分晋国,拉开了战国的序幕。三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全部位列战国七雄。而且在战国前期魏国一枝独秀,魏军精锐魏武卒横行天下,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力压秦国八十载!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建立了中原第一支骑兵,成为秦兵东进的主要对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三家分晋,那么攻取天下的是秦是晋还真未可知。
晋国可谓是成也六卿败也六卿。打破世卿世禄制虽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但晋国做得好像太早了,当时世卿世禄制还深入人心,贵族们还都认为自己能有宗庙并永享祭祀才是最大的事,六卿随着权力的增大生出异心也就不奇怪了。六卿之于晋国就像运动员吃了兴奋剂,短期内身体机能极大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极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