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与孩子沟通的底层密码
和孩子在一起,通常就两种状态。第一种是孩子高兴,你说什么都配合,这种状态下,是引导她认识外部世界的好时机,家长的行动及视野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及视野。第二种是孩子有情绪,与父母或外部世界产生冲突时,这种状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成长为坚定、有责任心、有爱心及同情心的绝佳机会,家长的做法会促进孩子情商的发展,对于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是教家长如何处理第二种情况的。
通常在孩子产生情绪时,家长会按照自己的即时反应来处理。处理通常会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针对孩子的情绪。第二个层次是针对孩子的行为。例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我们不打算给她买,她大哭。我们通常第一个层次是“忽视孩子哭”或“训斥”或“妥协”,第二个层次是“买”或“不买”。所以在书中,作者把第一个层次家长通常犯的错误分为四类:打压“不许哭”、漠视、;第二个层次:称赞(不哭才是好孩子、你真棒)、贿赂(你要不哭,给个糖吃)、恐吓(再哭打屁股)等。作者一一对这些错误造成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那么如何做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孩子在一起,不仅仅是要和孩子探索世界,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及孩子性格的培养,每一次孩子有情绪时,都是最好认识孩子和引导孩子、培养情商的大好机会。不能执着于做这件事儿或不做这件事,而是有耐心,引导孩子的情绪及行为,最好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我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到“宽容”和“纵容”,所谓宽容,是针对思想和情绪,就是孩子有任何情绪及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没有落到行动上,并不会产生实际后果,我们要引导孩子,并承认情绪,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同情和接受的。例如上例子:孩子想要个东西,但是我们不打算买。我们可以抱着她,和她说:妈妈多希望能给你买一个啊,妈妈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个,但是一星期只能买一个东西,我们下星期再买,妈妈多希望今天就是下星期啊。所谓纵容,是针对行为,就是为了不让她哭,给她买一个。
所以,作者提倡,在第一个层次,孩子字面上的意思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意思,我们要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孩子有任何情绪,都应该体谅,并帮助她发泄出来,或找出不违反规矩的替代方案,如“弟弟是不能打的,但是枕头是可以打的”。但在第二个层次,要给他立规矩,而且规矩不能轻易打破。
本书的结构较为松散,例子及闪光点贯穿整本书,让人很难找到整体逻辑。首先说明了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其次列出了错误的做法,最后给出了正确的做法: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如何处理孩子不良情绪及做法:如嫉妒、焦虑.在一天中容易产生情绪的几个时刻: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处理。
本书最值得称道的是有非常丰富的案例,值得家长仔细揣摩并借鉴。是一本值得低情商父母反复研习的亲子沟通教程。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