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这本书是从小的枕边书。“铁榔头”郎平,时髦的杨希…书虽小,却在脑海里占据了大大的位置。看一遍觉得不够,又来二刷《夺冠》。
这次观看影片与第一次观影的角度不同。最近参加了两个比赛,都没能进入复赛,心情略沮丧,虽然表面上没什么,但内心仍然怀疑自己,不断寻找调整的方式。所以这次观影,重点看了剧中各角色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教练听说发达国家可以用数据分析各国排球队员的水平,计算机那时候罕有且会操作的人不多,女排队伍里没有办法也同样用数据进行分析。为了不让各国摸清中国女排队员的打球方式,教练立即决定把拦网升高1.5米,助教模仿国外队员力度扣球,大大增加了训练难度。
郎平进入到国家队,却一直不能上场与其他队员同时参加训练,她心里急但也耐下性子一遍一遍按照教练的方法联系,甚至后来在陈忠和助教的激励下,咬牙举起了100kg的重量,举起放下的那一瞬间,她先是大喊,然后笑了。为自己的拼尽全力感到开心和满足。
80年代的女排们由于先天原因,在身高、体重和力量上都不占优势,要想得到世界冠军比登天还难。在教练“不甘心”精神的带领下,她们加大练习难度,加重练习程度,又模拟训练比赛场景,和男排一决高下,反复练习,不轻言放弃。
郎平指导美国队在与中国队的较量中获得胜利后,在队友和教练陈忠和的支持下,来到中国担任中国队总指导。作为郎导,她开始了女排改革,扛起压力海选队员,尝试多种组合比赛,承担一次又一次的几十次赛事失败,最后用把国家青年队都调到女排的决心“一意孤行”,选择了最有经验和最具实力的队员们参加里约奥运会比赛。队员们面对曾经与巴西队比拼1胜18负的历史成绩,放开手打,撑到第5局,最终赢得了胜利,再一次获得了冠军。
看看这些,反思自己,只要心存希望,不断行动,还有什么难题和挫折是过不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