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先生掌勺,海陆披萨一份,味道真的不错……
饭后,收拾碗筷,婆婆说:“盘子里怎么还有块肉?”边说边往嘴里送。
“那就是个骨头,肉已经切下来了,别吃了~”先生急忙回复,欲加阻止婆婆吃了那块骨头。
“嗯,骨头上还有肉呢”莫名我微微一笑,“我们这些过惯苦日子的人,受不得一点浪费”婆婆叨叨着~
苦日子,这个词,勾起了我的回忆,是啊,谁不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又何尝想去浪费。
小时候,家住农村,四口之家,弟弟,爸爸,妈妈和我。在我很小的时候,好像就特别懂事,知道父母的辛劳不易。对相差无几的弟弟特别疼惜。
1、依稀记得,每到农忙时节,爸爸妈妈都经常不在家,忙田里的事情,浇农田,打农药,除草,施肥,播种,秋收,除了冬天,其他季节,每天都往田里跑,爸爸工作忙,大部分农活都是妈妈自己在操持。
小时候贪玩,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而每每妈妈忙完农活回到家,还要做饭,收拾家务,心情难免会烦,絮叨几句,可是小小年纪的我,听到耳朵里,也就默默的记到了心里~
从此,帮妈妈减负的种子便埋在了心底~
除了平时上学,每到周末和假期,我都会在放假后第一时间,写好作业。早上起床,打扫房间。中午做好午饭,晚上做好晚饭,等田间忙碌的爸妈回家吃饭~
那个时候,做饭是要烧柴的,准备好干柴,用火柴点火,时不时还要借助风箱来起火。
小时候的记忆里,经常下雨,雨天可以穿上雨靴,披上雨衣,撑把雨伞,走在雨水成河的小土路上,感觉美哉美哉~
可是,那时总觉得妈妈很奇怪,因为她一会儿盼下雨,一会儿不喜欢下雨,听得多了,才慢慢懂得,田里旱的时候,妈妈盼下雨。秋收的时候,妈妈不喜欢下雨。
80年代的农村,生活是老天爷给的,靠天吃饭。
后来,我自己开始捡柴做饭,我也不喜欢下雨了,因为下雨天,柴火都是潮湿的,我生不着火。
有一次,米已下灶,火就是生不着了,因为柴潮湿,我生了几次,火柴都完了,最终我也没做熟米饭,爸爸妈妈都回家了,我呢,弄得满屋子烟熏火燎,满脸黑灰,因为要趴在灶台那里吹气生火……结果饭也是烟味,爸爸妈妈笑嘻嘻的表扬着我,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心疼我。其实我是非常努力的想,在爸妈回家之前把饭做好的~
2、小时候吃的水,是村里集中供水,每家都有水管,吃着村里400米深的井水。村里的电不够用,因为,有时候雷电天气会破坏线路,因为田里的庄稼也需要用电灌溉,因为线路需要不定时维修,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应该放水了,没有电或者井出现问题了,会延时不定。可是,乡亲们不能耽误干活呀,所以,经常是放水的时候家里没人,结果大水冲了水管塞子,白花花的水,灌满了整个院子。
有一次,从伙伴家归来,听见水管压力的声音。可是爸妈不在,怎么办,家里水缸里也没有水了,13岁的我,平时做的这方面事情,只是帮爸爸看看水管,这次没办法,撸起袖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拎来两只水桶,一个接满,换接另一个,就这样交叉着接水,提走,接水提走……往返十几次,终于接了满满一水缸的水,满意的笑了……自然,爸妈又是一顿夸奖,语气里透着骄傲与自豪~
所以,不要看轻孩子,虽然宝贝们年幼,但并不代表他们无知,父母每天的言行,都在无形中默默的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所以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适当的放手,宝贝们会给你惊喜~
3、记忆里,有一条好长好长的土路,是通往镇上的,伴我走过整个童年,一直到我上大学……
喜欢那条路,是因为,它通往热闹的集市,跟着妈妈去赶集,我可以吃到好吃的,可以买到新衣服~;
喜欢她,是因为他能带我走出村庄,去好远好远的地方,去玩,去走亲戚,去学习~
讨厌这条路,是因为,雨后,这条路会变得泥泞不堪,特别难走~
记忆里,一个雨后,7岁的我,曾经背着4岁的弟弟,独自走过一段有很多泥巴和泥坑的路。
当时真的感觉到了累,气喘吁吁,腿和胳膊都发软,但是心里想的却是,“弟弟,别怕,有姐呢,姐能带你回家……”
当然,路只走了一半,迎面碰到来接我们的爸爸,瞬间有了依靠,感觉特别安全~
其实,我的记性不是特别好,为什么记得这件事,是因为,在我长大的路上,爸爸时不时讲起这件事,所以,印象很深,就记下来了,每每爸爸讲起,我的心里都会升起一丝英雄气概,同时越发觉得不好意思~
那条路,一直到伯父当了村支书,才换成柏油路,再也不会因下雨变得泥泞不堪,而我,走那条路的机会也很少很少了~
妈妈说,从家到镇上四里地~
小时候感觉路很长,长大后,路却越走越宽,越走越近~
或许,与现代生活比起来,小时候的经历显得那么苍白,物质的匮乏,使得好多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做。
虽然辛苦,却增添了不少乐趣,也丰富了我们的记忆~
人生苦短,没有苦哪有甜,没有落后哪里会有进步,没有比较哪里会有伤害。
在物质富裕的时代,我们的精神压力远远大于从前,因为追求的更好,期望的更高~
亦或是比较未来,今天的生活或许看起来也会存在缺憾,因为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
人们总是
不停的奔波
舍不得放慢脚步
因为
不想被时光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