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做到提质增效,贯彻“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在语文课程中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成了所有小语人思考的方向。
本次小学卓越教师语文工作室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学科专题研修活动中,八节课的呈现,让我看到了老师们对现今课堂改革的理解,既让我看到了方向,也有了新的思考。
一、关注素养,百花齐放
1.基于教材特点,树立文化自信
本次课堂展示中,老师们尤其关注了单元主题及其要素,深度剖析文本的同时,挖掘其深刻内涵,学生通过课堂语文学习,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如符丹汝老师、李定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两位老师虽然采取的教学策略有所不同,但都关注到了“品读人物形象”这一目标,从而链接单元导读页人文主题“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过去,我们的教学可能止于读懂人物品质、性格特点,而现在,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透过其中人物,了解“何为俊杰”“怎样的人能青史留名”,从而为思考“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无独有偶,马敏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亦出自本单元,马老师在落实这一点上的做法我尤其欣赏。从上课伊始引入《世说新语》一书,让学生了解文章出处,这是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常用方法,巧妙的是,马老师在品读人物形象之后再次推荐本书,由一篇课文链接到一本书,从一个人物到书中多个人物,从单一的形象到丰富立体的感知,从课上到课下,所有的活动都在聚焦于素养的落实。不可谓不妙。
2. 基于文本特点,关注语用鉴赏美
活动中两节习作课例、六节阅读课的展示,无一不体现老师们对教材解读的精准,思考角度的独特。无论是品词析句,实践表达,始终贯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在任务中学,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中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了学生初步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的能力。
如陈莹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陈老师通过分类出示词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积累拟声词,通过朗读时的音韵美感受拟声词的美妙。除了词语的学习,在感受生动的语言时,陈老师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读了之后能让我们想象到画面,仿佛听到了、看到了、想到了场景的句子,就是生动的句子”。在品析关键词句后通过填空式的背诵,落实语言的积累。
俞孝源老师执教的《四季之美》则紧扣了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抓住以动态描写表现事物特点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推敲语言,朗读背诵,在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同时,借助小练笔尝试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实践,进一步感受如何通过动态描写,体现景物之美,意境之美。
陈珊珊老师执教五年级习作《“漫画”老师》亦是很好地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从学法到用法的过程。在让学生用词语形容老师时,教师分别提供了关于外貌、性格、品质的多个词语,在积累中为学生搭建了表达支架。
3.基于学生立场,促进思维发展
纵观本次比武课堂,最为亮眼和明显变化的莫过于课堂中的思维训练,而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亦是新课标的最大变化。比武活动中的多节课例中均很好地体现、落实。
如朱莉红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整节课教师以“因果思维”贯穿课堂,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学校的广场为什么取名‘大美’”“为什么选择六1班来上公开课”两个问题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事件之间往往都有因果关系。紧接着在现场找因果关系、因果接力挑战,思考因果关系在生活中的作用多个游戏、活动让思维外显,培养学生的“因果思维”能力效果可见。而这样的训练均是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提供了支架,明确了用因果关系编写的故事情节既能做到合理,又环环相扣。课堂中学生兴趣饱满,在表达训练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符丹汝老师执教《西门豹治邺》时通过让学生品读西门豹的语言,交流西门豹的哪些做法让人拍手叫好,从而发现西门豹“顺水推舟”的语言表达秘妙,感受人物智慧。同样执教本课的李定老师则是通过创设情境,模拟邺县情况汇报会,师生在情境模拟中得以梳理故事情节,为完成故事复述做好铺垫。
本人在执教《太阳》这一课时也有意识地想要体现这一核心素养。例如在交流“作者是如何将太阳之远说明白”之处,基于学生已经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同时,借助问题“作者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太阳之远,为什么还要举例子”,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了解举例子是为了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之外,还要感受综合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为后面完成本单元习作时“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提供训练支架。此外,在小练笔之处,借助作者的创作方式,解决“如何向小朋友介绍月亮”这一问题,链接生活,将所学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亦是思维训练的体现。
二、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追问生活价值
活动中有几节课都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朱莉红老师执教的《笔尖流出的故事》创设了挑战“金牌小说家”的活动,既是最终的评价任务,亦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李定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创设了情景模拟的活动,既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亦在交流中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阳》一课既在上课之初创设了单元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作为活动任务贯穿单元始终,课中创设的“回答小朋友问题”这一小情境,既是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体现,亦是本课“学教评一体化”的落地。
三、基于实践,思考改进方向
在本次活动中,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代表工作室进行课例展示,就自己所呈现的这节课,谈几点思考。
第一, 《太阳》是在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例,在课堂上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是真正发生的,以前觉得很难的大单元似乎也有了可行的路径,尽管学生表现是有所差异,但通过多次试教,我发现无论基础是什么程度的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中都是能够发生变化的。这就说明我们目前探索的方向是可行且有价值的,这就值得我们花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时间去实践。
第二, 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追问生活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明确教学“主干”,即核心概念。主干既有了,何愁这棵树能否开花结果呢?故而,在备课时因积极思考何为本课大概念,删去多余枝叶,从教“专家结论”到培养“专家思维”,让课堂真正做到“简而丰”。
总而言之,课堂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八节课里中取其精华,补己之短,在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加以弥合,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出一节又一节以学为主,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