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力的平衡”意思是说,一个人当让自己内心的“爱”与“力量”达到平衡。如果过于偏向一面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只有“爱”,则可能会使人偏软偏弱,而只有“力”则可能使人偏硬偏冷。
达到“爱与力的平衡”才是真正心理上的王道。在佛法心理学中会称此为:慈悲与智慧的双运。
下面聊聊“爱”与“力”的核心内容:
一、 爱的核心:
1-能够自我接纳
一个人为什么无法“爱”别人呢?因为他无法“爱”自己;一个能够“爱”自己的人,必定能够“爱”别人;一个能够高质量“爱”自己的人,必定能够高质量的“爱”人。
怎么能够“爱”自己呢?
首先需要——自我接纳
浅层的自我接纳
是指一个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自信与自卑;接纳自己性格中的每个面向,能够整合自己内在的“阴影”与“负面能量”;
深层的自我接纳
是能够接纳自己的父母和家族,进而真正的接纳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人生。
所以如果你想要温暖别人,必定需要先能够温暖自己;如果你想要包容别人,必定要先做到包容自己;
自我接纳的核心即是改变你和你自己的关系,而当你改变了你和你自己的关系之时,你会发现你和外在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能够“自我接纳”的人,则在“爱”的修行上,迈出根本性的一大步。
2- 能够活出自己内在的慈悲与柔和
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之上,一个人能够开始温暖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温暖别人,理解别人,接纳别人。
到这个阶段,人的内心不再是充满分裂对立的,也不再是充满“对与错”、“黑与白”、“好与坏”、“高与低”、“贵与贱”的二元对立的思维。他(她)能够开始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欣赏这个世界。
当一个人停止对自己的攻击的时候,他也就停止了对别人和这个世界的攻击。进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个世界在他的心中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于是这个人的身心状态,便是柔软与慈悲的。
柔软代表这个人的身心不再是紧绷与僵硬的,而慈悲中,“慈”代表对自己对每个人都有一种爱的祝福,“悲 ”则是能够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进而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慈悲”不是硬装出来的的,而是一个人进行过深度的自我整合和成长后,理解了自己、理解了人性、理解的生命之后的一种坦然与自在。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进一步,能够照亮自己和别人。
按照心理学的逻辑,一个人必定是先能够照亮自己,才能够照亮别人。
二、 力量的核心
1- 承担起自己生命的责任来
想要力量吗?那么需要承担起“责任”来。小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力量?因为小孩子没有责任。
这责任是什么?是我们清楚:自己人生的幸福与否、快乐与否、成功与否都不在于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所以必须是我们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对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
明白人生是我们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为我们的人生负起责任来这个事实,我们的心才会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逐渐的安静、踏实下来,我们的心中才会少一些天真和幻想,少一些想要走捷径的机巧之心,进而能够开始脚踏实地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我们才会对外在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因为我们已经明白一个真理:抱怨和指责外在,对于我们改变提升自我的人生没有任何益处,于是我们收回抱怨,当我们收回对外在的抱怨之时,也就是我们收回我们内在的“力量”之时。
2-活出内在的勇气
真正的“勇气”是什么?
不是一个人总是能够无所畏惧的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困境,而是能够带着自己内心的“恐惧感”做自己该做的事。
当你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时,你没有转身逃避,而是带着内心的忐忑和恐惧,做该做的事的时候,你就在活出你自己内在的勇气!
3-不断“自我突破”
我们都喜欢活在“安全感”和“舒适感”之中。如果我们总是想要活在安全感和舒适感中,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永远不能够真正的活出自己。
事实就是,人的每一次的自我突破,都需要首先从安全感和舒适感中走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逼”自己一下,这样我们的内在的潜力才能释放出来。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具足着爱与力量。
能够活出自己内在“爱”与“力”的人,将会获得自己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能够让自己的内在达到“爱”与“力”平衡的人,将会获得生命的丰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