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下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上了一条以分数代表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以分数评判教育成绩的长跑之路;更糟的是,整个教育体制也单纯的以这作为硬指标来评价学校、老师的教育效果,虽保证了公平,但却倡导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向,而且还是被过分强调了。于是,从小学开始,成绩好的学生额外地受到老师关照,成绩差的学生千方百计地上各种班,老师授课很大地力气来讲解考试重点。这才是教育中的悲哀。
整个社会价值导向下,让我们真正有多少人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正如一篇文章所讲:
总有这么一批人
小时候,他们问你
“在哪儿上学啊?”
因为他们想知道
是普通校还是名校
“考了第几啊?”
因为他们想知道
成绩是好还是不好
可他们却不会问你
“喜欢学习吗?”
“对哪方面感兴趣?”
这就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后来,还是这批人
碰见了你,还是问你
“在哪儿读大学(研究生)呢?”
“学什么专业呢?”
你说
清华北大,常春藤
学管理,学金融
他们便啧啧称赞
你说:“一个三本学校。”
他们就立刻换了一种眼光
可他们却不会问你
“喜欢自己的专业么?”
“你在那里都收获了什么?”
这就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再后来,又是这批人
遇到了你,接着问你
“在哪儿工作呢?”
他们想听听是不是体面
“每个月能挣多少钱?什么编制?”
他们常会在心里跟自己的孩子比一比
然后选择是炫耀、羡慕或是沉默
可他们去不会问你
“喜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
“你觉得自我实现吗?”
这就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过不了多久
再碰到他们的时候
他们又会继续问你
“结婚了吗?找对象了吗?”
“他家里是干什么的?”
“他哪儿毕业的?”
“他什么学历?”
“他在哪儿工作?”
“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他家里有房子吗?”
……
而不会问你
“他是怎样一个人?”
“他对你好不好?”
这就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总之,他们好像总有的问
因为社会的价值观在这里
他们需要依照这样的标准去攀比
社会影响了人
人又反作用于社会
只是对于这些事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有时
你行为背后的原因
是否是真心的为了自己呢
是否真的因为想这样做才这样做的呢
为了面子,为了自尊?
还是为了爸妈的面子?
或者他们的自尊?
人要做自己才是最难的
优越的外在条件都是表面
有很多为了虚荣
打肿脸充胖子
心里不快乐
也许累了一辈子
灵魂却是匮乏的
我想
这一辈子能让我真正敬佩的人
只有
自我实现的人
这也许是与社会普遍价值观相融合的自我实现
但更加难能可贵的
或许是那些抵住甚至是抛开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压力
去选择自我实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