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我家的奴隶》,是一个菲律宾人写的自己家的故事,笔法自然,故事也不复杂,我居然是端着面条看完的。数次感动,看完陷入莫名的感叹,久久不散。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洛拉的菲律宾女人,是文章作者家的“奴隶”。是作者祖父买来送给他母亲的,然后陪着他们家几代人一直到死。她一直履行着一个奴隶该履行的义务:无条件地服侍这家人,尽心尽力。也一直享受着一个奴隶该享受的权利:各种责骂欺辱,每个夜晚就在沙发,或者脏衣服堆里睡觉。事情的变化是发生在这家人移民美国后,年轻一代开始感觉到这件事情的残忍和不道德。这点似乎得感谢美国平等与民主思想的强大吧。总之吧,在洛拉晚年时,她终于过了几年成为这个家庭正常成员的生活。
让我最感叹的,这个女人在被漫长的非人对待的日子里居然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女主人委屈了可以在她的肩头得到安慰,孩子们可以被用心地照顾。她能说出孩子们曾经喜欢过的女孩的所有名字,她死后作者发现她收藏了作者早期发表的所有文章,而她当时根本就不识字。她去一趟农贸市场就很快乐,兴奋不已。她早晨打开窗子看着外面的风景就很开心。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在晚年和作者聊天时,告诉他自己没有恋爱过,也没有和男人上过床。她看到女主人嫁了两任丈夫都过得那么不堪,甚至觉得自己独身也是不错的。
她的人生是最卑贱的,她最有理由去怨恨去愤怒,她的人生不该感觉到任何的幸福和满足。因为她是这家人的奴隶,因为她卖给他家后就没有过过一天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她居然会觉得满足,甚至幸福。当她晚年时,作者带她回到菲律宾她的老家时,她居然呆不下去,说“咱们回家吧”,回他们美国的家!
写到这里如果认为我是在歌颂生命坚韧的力量,歌颂这种在卑微里开除花来的美好,就错了!这篇文章是发表在《大西洋》这份“最受美国人尊敬”的杂志上的,也是他们的主旋律。我甚至认为作者也是用这篇文章来忏悔,甚至是在虚伪地洗白他们对一个小个子女人一生的奴役和欺辱。
所以我不歌颂,当然也不谴责。生命就是这样多样复杂地存在着,这就是我一直感慨不已的原因!比如,我们可以在《新闻联播》里感受浩荡的恩泽庇佑,也可以虚幻地用宫廷剧和霸道总裁以及各种美女鲜肉华丽地充塞我们的活着。也比如,在乡下工作时听说的儿子不明死亡后公公带着儿媳妇换个地方幸福地活着,贫穷的人家把精神病的儿子用镣铐拷在家里,让他活下去。这,其实也是生命的坚韧,而且真实!除此无他。